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宦贵巷和观巷

2015-07-13 14:30:17    来源:福州新闻网

  □榕城琐忆

  ■江泓

  福州市区于山北麓和法海路之间有两条僻静的小巷宦贵巷和观巷。当人们漫步在两边斑驳高墙之间,倘佯在新改造的小路上时,耳边传来悠扬的晨钟暮鼓,此情此景,正合观巷一人家门口的对联:“屋傍于山合仙气,路出观巷带雨幽。”

  关于宦贵巷得名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相传宋朝时胡文柄、胡文炜兄弟登科,立登云坊。后多有经商致富者在此置业,这些人发财后希望后代能读书致仕,走官宦仕途,光宗耀祖,故取“宦贵”为巷名。另一种说法是清末,洋人基督教会在隔壁观巷创办格致中学,所聘洋教师多住在该巷。地保在登记洋人通讯地址时,将其写成“番鬼巷”。洋人发现了,认为此名对他们有鄙视和侮辱的意思,打了一场官司,故取“番鬼”福州话谐音“宦贵”代替,了结了官司。

  宦贵巷宽2.5米,原来长75米,有12个门牌号。宦贵巷内房屋多数为清代、民国建筑,深宅大院。宦贵巷5号不知为何人房产,解放后被政府接收,驻扎一个公安民警分队。后来民警分队撤走,改成市直机关宿舍。过了6号巷子朝东转90度弯,走到尽头7号,与法海寺西边门相通,这里原来是法海小学操场,法海小学教室在法海寺里面。1959年,法海小学迁到学院前路,在操场盖了一些简易的砖瓦房,安置从棚户区迁来的居民。

  宦贵巷中最具福州传统民居特色的是9号黄氏古民居。传说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后转手至茶商黄梅丞,称黄厝,1992年被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黄厝主建筑前后二进,坐南向北,四面围墙,双坡顶。一进石框大门,三面环廊,两旁披榭,中为铺着整齐石条的天井。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驼峰、斗、拱、托等均精雕细刻。大厅中间是六扇推光漆、红底、贴金插屏门,窗槛漏花采用镂空精雕博古图案;八扇门窗皆用红木精制,门上花槛用黄杨木树根雕刻。二进前有天井,后有披舍,中间为三间排厅堂。东间小花厅由花园、客厅、假山、鱼池构成。花厅北面有圆月门,门外有六角半亭、四角半亭各一座;园边三面环廊,上有雨盖,旁有美人靠,园中栽种各种名贵花卉。园南为三开间客厅,上有装着大玻璃的横窗,窗框下为楠木壁板。厢房两壁的门扇、壁扇、门、窗、漏花,全是楠木制作;十二扇壁扇上各有一幅名画,配诗词。客厅后庭有假山、洞府、鱼池,布置井然,独具特色。全院有7口水井,位为北斗星座,称“七星伴月”。

  出宦贵巷往东走二三十步,拐进鳌峰坊,抬头向右望去,只见门眉上写着“神爱世人”的观巷基督教堂立在两条小巷的岔口上。左边是观巷,右边通观巷支弄。原先观巷与鳌峰坊间相距十几米,后鳌峰坊扩路改直,路口向西移了几米,将观巷口切了一段,观巷成了鳌峰坊的侧巷。

  从鳌峰坊拐入,沿观巷基督教堂左边前行七八十米,接着五六个直角拐弯,穿过青莲寺右边小门,豁然开朗,透过翠绿的树枝,于山兀立在眼前。翻过于山,东边是五一路,南边可到古田路五一广场。登山半路右侧的一小门通太平巷,接新权路。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