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严复作词的国歌

2015-06-29 11:08:45    来源:福州新闻网

图片严复(资料图)

  □闽籍人物述林

  ■周 琦

  严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回国后曾担任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等职,兼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时期,为培养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呕心沥血,在此期间,还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在翻译外国名著时,他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在今天的外国著作翻译,也把这一条作为最高标准。严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康有为称赞他是“精通西学第一人”,梁启超评价他是“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胡适曾说“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毛泽东说他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严复在培养人才、翻译外国著作上的成就众所周知,他还曾为清朝的国歌作过词,恐怕就不大为人所知了。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三月,时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受清廷派遣,前往欧美等八国进行国事访问,出访时间长达190天,出访的国家有俄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和英属加拿大。所到之处受到国家元首级别的接待,有的国家在报刊刊发有关消息时,还把他的职务翻译为“中国副国王”,不仅高规格接待,几十里迎送,甚至鸣放19响礼炮予以厚待。然而,出访期间遇到一个难题,每到一个国家,必高奏两国国歌,可是当时清朝并没有国歌这一说。李鸿章毕竟见多识广,他命人选择一首中国古曲,配上一首与当时国情颇为吻合的七绝加以小小的改动,于是诞生了第一首“国歌”,歌词是这样的:“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当然,这国歌并未得到国家认可,李鸿章出访结束后,这首国歌也就寿终正寝了。由于它是李鸿章提议使用的,后人称之为《李中堂乐》。

  清末,列强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清朝与这些国家外交往来频繁,各国皆有国歌,清朝却没有,这在外交礼仪上实在说不过去。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刚刚成立的陆军部谱写了一首军歌《颂龙旗》,每遇外交场合,便将这首军歌临时充当国歌,歌词写道:“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蔓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揭我黄龙帝国旗,唱我帝国歌!”然而,这毕竟是一个部门的临时起意,未曾得到政府批准。

  以上这两首国歌,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并不是真正的国歌,是临时的应急之作,真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国歌,当属由严复作词的一首歌。

  清宣统三年(1911年),政府效仿西方诸国,宣称“立宪”,以法律条文正式颁布了国歌,这首歌是由时任海军部参谋官的严复作词,由禁卫军军官、皇室成员傅侗作曲,词曲得到了皇上及大臣的一致认同,朝廷于1911年10月4日公开发布诏令,称这首歌“声词尚属壮美,节奏颇为叶和,著即定为国乐,一体遵行”。这首歌名为《巩金瓯》,歌词如下:巩金瓯,承天帱,民物铁凫藻,喜同胞,清时兴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在中国历史上,这首歌成为由国家颁布的第一首国歌。然而,这首国歌生不逢时,竟然一天也没传唱过,就在它颁布不过数日,辛亥革命爆发了。于是,这首清政府的正式国歌刚诞生便寿终正寝,成为清朝的挽歌。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