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大家头条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九

军旅著名作曲家葛礼道: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

2016-06-28 09:34:16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军旅著名作曲家葛礼道: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

  年轻时候的葛礼道。

  抗战歌曲成音乐启蒙 :

  “音乐也是一种武器,能鼓舞斗志”

  1933年,葛礼道出生在南京城郊。虽然家里没有人从事文艺工作,可是,喜欢唱歌的母亲却让他早早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

  那是在1937年,日军打响全面侵华的战争,不到4岁的葛礼道随着母亲、姑父一家南下躲避战乱。70多年过去了,葛礼道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日军的轰炸机盘旋在上空,机枪扫射无辜的群众,动辄向下投放炸弹,他时常为了躲避袭击趴在田埂边的斜坡下,战争的血腥残酷深埋在幼小的心田里。

  有一次,他和家人安身于一处难民所,突然,防空警报拉响了,日军的飞机由远而近,大家连忙朝最近的防空洞撤离。可是,母亲正好不在身边,他只好跟随大家一起跑,脚下一个趔趄,从楼梯上滴溜溜滚落下来,钻心地疼痛让他忘记了恐惧,站在那嚎啕大哭。幸好,一个好心人抱起了他,跑到防空洞,找到了他的母亲和家人。

  在外东躲西藏了大半年,他们还是选择回到南京。就是这段苦难的岁月,母亲哼唱了许多抗日歌曲,比如《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等,葛礼道听着,心里十分敬佩创作歌曲的人,“音乐也是一种武器,她能鼓舞斗志,增强抗战到底的信念。”

  葛礼道在南京龙潭小学读书时,经常在放学后悄悄来到琴房,在那架全校唯一的风琴上弹着,那一声声稚嫩而固执的琴声,似在诉说着对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的无限向往。

  军旅文工团里磨练技艺

  1949年底,16岁的葛礼道挥别家人,怀着满腔热血考入华东军政大学,这是一所为部队输送和培养人才的学校,从此步入军营。

  临近毕业,也许是看中他在音乐上的表现能力,组织上派人找他谈话,决定分配他到军事学院文工团。在这里,他不仅在钢琴、手风琴、打击乐等演奏技巧上更上一层楼,还客串起舞蹈演员,在《莫尔达维亚》、《白俄罗斯舞》、《乌克兰舞》等苏联民族民族舞表演里献艺,甚至在歌剧《白毛女》里饰演过苦大仇深的佃户杨白劳。

  在文工团里,葛礼道首次接触手风琴,由于此前有钢琴的弹奏基础,拉好手风琴自然不在话下。“别人弹出来的音像吃面条似的,呼噜呼噜的,拉得快了就全是糊的,没有颗粒性,而我拉的音很清晰,人家都大吃一惊。”

  当时,葛礼道还搞起编曲创作,一首旋律简单的军旅小调,被他引入变奏,“花样翻新后特别唬人,听起来就像是一首新曲目,再加上动作繁多,很有观赏性。”

  这样的一手好琴,在当时的确引起了众多手风琴演奏家的注意,可是,就在大家认为,这个年轻人即将在手风琴演奏上有更大成就的时候,他却为自己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向——指挥。

  可是,那时候,还是小字辈的他,怎么让乐队听他的呢?葛礼道略带自豪地说,乐队里有十几把提琴,有一次,其中一个人提琴拉错了一个音,我当时就给他指出来,我说你刚才那个升号没有升啊,对方愣住半天,还说自己弹错了都听不出来,后来大家都服了,说我的听感好。

【责任编辑:黄新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