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长乐琴江满族村 台阁制作技艺令人叫绝

孩子双手托两人 背后玄机谁知晓

2017-06-19 10:26:52    来源:福州新闻网

长乐琴江满族村 台阁制作技艺令人叫绝

张建海和侄儿相互配合,帮助两个孩子在台阁上固定好。

  一人站在一米高的台子上,平伸手臂,一手“托”着另一人,一手托着一只花瓶,花瓶上还“站”着人。令人叫绝的是,这三人还只是孩子。她们手持花篮,一边“天女散花”,一边还能360度旋转。这种独特的凌空表演形式,就是长乐琴江台阁。2014年,它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6月1日,记者来到长乐市琴江满族村,在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建海家,近距离观看了台阁的组装过程,发现其中所暗藏的玄机令人叫绝。

  福州新闻网6月19日讯 (福州晚报记者 万小英 李琼/文 张旭阳/摄)

  台阁从北方引入有200多年历史

  长乐市航城街道琴江满族村的前身是“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现在村里人大部分是清朝雍正六年由清廷从北方派驻长乐的旗人官兵的后裔。当年,镇守长乐的满族三江口水师为了活跃军营文化,将台阁从北方引入,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据资料,台阁最初起源于古代“百戏”高杆技艺,表演者在杆上做技巧或造型表演。明代《帝京景物略·弘人桥》这样描述台阁:“铁杆数丈,曲折成势,饰楼阁崖木云烟缕形,层置四五儿婴,伴此剧演。其法:环铁约儿腰,平承儿尻,衣彩饰其外,杆暗从衣物错乱中传下,所见云稍烟处,空坐一儿,或儿跨像焉,登空飘飘……”

  67岁的张建海介绍,台阁演员一般是7岁至13岁、体重不超过35公斤、胆子大的孩子。借助“隐形铁机”,小演员立于人抬着或轱辘板车撑载的会转动的小舞台上,走动演出,故又称“抬阁”。每次演出,舞台上演员只有数人,台下配有吹、拉、弹、唱等乐工伴奏、伴唱、道白,还有抬工、引导、护场等,共数十人。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颁金节和农历三月毓麟宫庙会上,常举行台阁表演。表演者用一种称为“旗语”的少数民族语言演唱,配乐是我国东北一种地方小调,俗称“台阁曲”。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