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艺文活动 >> 全国

遂昌为汤公跨时空"牵手"莎翁搭桥 促中英文化联姻

2016-04-08 15:47: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遂昌为汤公跨时空

  汤显祖雕像。 遂昌宣传部提供 摄

遂昌为汤公跨时空

  昆曲《牡丹亭》演员盛装游行。 遂昌宣传部提供 摄

遂昌为汤公跨时空

  昆曲《牡丹亭》演员。 遂昌宣传部提供 摄

  中新网丽水4月7日电(记者 李婷婷)一个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夫福执笔写下“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一个在浙江遂昌的深山里咏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400多年前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同时代诞生了誉满全球的两位东西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

  如今,在汤显祖写就传世名著《牡丹亭》的千年古邑,和诞生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流芳古镇,虽远隔万里,却因彼此的文化自觉,让汤公和莎翁有了一次迟到400年的“牵手”。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曾在重要演讲中提议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记者了解到,2016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遂昌将与英方深度合作,举行汤公、莎翁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展逝世40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让两位大师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联姻。

  政府接力 打造汤显祖文化品牌

  四月的浙江遂昌姹紫嫣红,山花烂漫,这是一座古朴幽深清新的山城,长烟落淡墨,秀水绕城廓,是世界百位文化名人之一汤显祖主政地和世界文学名著《牡丹亭》原创圣地。

  明代伟大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至二十六年任遂昌知县,并在此写就了不朽名著《牡丹亭》,他亲自传授的“昆曲·遂昌十番”传承至今,被誉为“音乐的活化石”,“班春·劝农”重现四百年前明代乡村农耕盛景,两者一同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主政期间,汤显祖清政惠民,颇有官声。在其初任知县时,营建“相圃书院”,哺育将相之才。次年,又在孔庙北侧营建遂昌最早的图书馆——“尊经阁”。遂昌在汤显祖为官期间,通过治安整治以及感化教育,使当地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呈现出了“琴歌积雪讼庭闲”,“市上无喧少斗鸡”的升平景象。

  1598年,汤公不满朝政,弃官归里,遂昌老少苦苦挽留,牵衣相送。1608年,遂昌百姓在相圃书院为汤公立生祠,专派画师到临川为汤公画像。1712年,遂昌士民又在县城建遗爱祠,奉祀汤公。

  在汤显祖看来,遂昌就像是东晋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他称遂昌为仙县,自诩陶渊明,并留诗:“风定乌纱且莫飘,莲城秋色半寒潮。黄花向客如相笑,今日陶潜在折腰。”

  汤显祖所钟情的遂昌桃源仙县风光同样在他的作品中有所折射。《牡丹亭》第八出《劝农》描写南安太守杜宝下乡劝农的欢乐场景,正是他在遂昌劝农生活的真实写照:“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

  如今,许多地区都把名人作为一张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金名片”,如梅兰芳之于泰州,梁山伯之于鄞县,西施之于诸暨。而曾在遂昌任知县的汤显祖,眼下也成为了浙西南山区小县遂昌的一张“文化名片”。

  文化贵在传承,遂昌为发展汤显祖文化也不遗余力:当地提出,2005年至2016年间,每年投入100万元打造汤显祖品牌,并出台《汤显祖文化发展规划》,指出以“《牡丹亭》原创圣地,汤显祖研究中心”为基本思路,依托“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牡丹亭》世界文化名着、昆曲世界文化遗产”这三大世界文化品牌,通过学术研究活动、遗迹修葺和复建、文化艺术活动、汤显祖文化旅游等方面构筑“汤显祖文化”支柱体系,形成立体的遂昌大文化发展格局。

  不仅如此,当地还通过成立汤显祖研究会、建立汤显祖纪念馆、开通中国汤显祖文化网、举办大型汤显祖文化节、影印出版《牡丹亭》万历刻本、排演婺剧《牡丹亭》、发行昆曲牡丹亭纪念邮票等举措,大力传承汤显祖文化。

  如今的遂昌,依然能感受浓浓的汤显祖遗风。葱茏林海之中,苍翠青山之侧,“汤显祖纪念馆”静默数百年,而今历历诉说着历史氤氲;为了传承经典,遂昌在“昆曲十番”发祥地石练镇石坑口村建立了传习基地,无论垂髫小孩或耄耋老人,都能吟唱昆曲……

  正如遂昌县委书记杜兴林所言:“汤显祖文化是遂昌最具特色的地域符号,其精神实质已深深融入遂昌的山山水水。它的繁荣发展,诠释的是一部传世戏剧的不朽,一份通入骨髓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毫无疑问,在汤显祖文化品牌的传承接力和倾力打造中,遂昌与汤显祖的情和缘,仍然在延续。

  汤公莎翁跨时空400年后再“牵手”

  2012年4月的一天,英国小城斯特拉夫德有些不同于往日。这座诞生了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古镇,忽然萦绕起婉转缠绵的昆曲唱腔。

  剧院里,舞台上的杜丽娘幽幽婉婉站定,一个“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故事就此开演。才子佳人水袖曼舞,英国人看得目不转睛。演出结束后,剧院里掌声不断,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传奇感动了英国观众,也让他们记住了一个中国浙江西南部的小山城——遂昌,汤显祖写就传世名著《牡丹亭》的千年古邑。

  2012年的这场越洋文化交流,某种程度上缘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冥冥中的“缘分”:两人作为同一时代的两位最伟大的戏剧家,都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作品,构造出殊途同归的艺术魅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若更深地梳理不难发现,俩人诞生于同一时代,1616年同年去世,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列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

  正是这种因缘际会,成为了遂昌与英国进行文化交流的一把钥匙。自2009年起,遂昌便积极筹划让汤公和莎翁“牵手”。2010年,遂昌县文化交流考察团访问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夫德市,开启了两地互动交流新局面。2011年4月,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会长戴安娜·欧文女士来到遂昌,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联合举办研究汤显祖、莎士比亚的项目,促进两国的跨文化交流。

  2012年,昆剧《牡丹亭》成功在英国上演,观众看后感叹万分,意犹未尽。同年,在遂昌县和斯特拉夫德市共同努力下,“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交流网”正式开通,两位文学巨匠穿越时空实现了网上“牵手”。一个是汤显祖写就传世名着《牡丹亭》的中国浙江小城,一个是诞生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英国南部小城,相隔万里却因文化自学而相识相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文相通,文相通才能情相连。”杜兴林说,循着政府推动和民间发轫的脉络,由这座浙西南小山城率先开启的中西文化“丝绸之路”,创造性地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人员互访、文化演出、媒体传播、教育合作等多层次交流与合作。

  “牡丹”本在遂昌生,从此花开英伦香。在杜兴林看来,越洋文化牵手正是双方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所推动。他希望,通过充分挖掘汤显祖、《牡丹亭》和昆曲的世界影响力,为东西方文化的深度交流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2016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遂昌和斯特拉夫德将在两地共同举办莎士比亚、汤显祖诞辰400周年文化纪念活动。两位同时代的东西方戏剧大师,在400年后的今天,将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联姻。

  在时光的长河里,泰晤士河变了模样,可《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出却经久不衰;戏台变了模样,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依然让人感慨动容,常演常新。莎翁和汤公一定不会想到,400年后的今天,一个东方山城和西方小城,会因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步入中英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他们的文学成就,则还在不断为两国人民带来文化和经济的福祉。

【责任编辑:黄新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