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永泰文庙涅槃记

2016-07-28 09:28:15    来源:福州晚报

永泰文庙涅槃记

  永泰古称永福,雅称永阳,建县于唐永泰年间。山环水绕的永泰,历史上钟灵毓秀,富庶宁谧,尚武崇文,尤其在南宋时期,文风鼎盛,人才迭出。

  历史沿革

  宋崇宁元年(1102年),本邑士绅政商首倡,于今县府路县政府大院后部始建儒学,后数毁数建,宋末复毁。从元至明,永泰文庙几经劫难后,经有识之邑人及县丞多方斡旋,终得复建,并扩大规模,拥有了一般县级文庙之体制:从前往后共三进,依次有照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两庑房、大成殿和启圣祠(后堂)。其在元朝至顺元年(1333年)王翰问摄县事之时及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县陈克侯知永泰政事两个时期,结构最为完整,规模最为宏大。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下车伊始的安徽泾县人氏包干丞为纪念先贤重兴儒学,率先捐俸银一千两,携邑绅陈元封主持倡修文庙,又在樟溪南岸塔山之上兴建“三元祠”。其时,文庙为土木结构,面积约3000平方米,庙堂宽敞,庭院深深,飞檐斗拱,红墙黄瓦,蔚为壮观。

  新中国成立后,永泰文庙经历了两次大劫难。一为天灾,1960年10月,暴雨如注,洪水漫上溪岸,很快蔓延至一箭之地的文庙,围墙倒塌,庑房被毁。二为文革来临,人祸紧随其后,打砸抢被披上了“破四旧”的冠冕外衣,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地上演。疯狂过后,满目疮痍:殿前木雕、石雕龙柱、棂星门、泮池等均被砸毁,殿内圣像和配置礼器不知所终。仅大成殿和后堂得以幸存。

  永泰文庙的春天,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的1987年。这一年,文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文庙经历两轮小规模修缮,防火墙得以完善,大成殿和后堂也保持了原貌。

  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中共永泰县委、永泰县人民政府通过向社会各界筹款的方式,募得资金投入文庙的修缮工作。此次修缮,秉承“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文庙之木质构件,墙体墙面、台基地面、屋顶瓦面、油饰彩绘、防虫防腐和地下排水系统等项目,均予以科学合理的修复。历时三载,臻善告竣。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