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永远的白衣战士

2016-08-10 16:43:36    来源:福州晚报

永远的白衣战士

  我的爷爷赵德胜,1936年初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加入红四方面军野战医院。

  当年年仅17岁的他,先在医护队担任看护,后到收容队。收容队的职责既艰苦又繁重。爬雪山过草地时,气候恶劣,物资匮乏,且缺乏医疗保障,随时都有战友因体力不支而倒下。为了帮助掉队的战友不落伍,爷爷和收容队的战友们每天都要在长长的行军队伍中来回寻找,随时背起倒下的战友。他们或帮或扶或背,坚决不让一个战友掉队。其实,爷爷和收容队的战友们所走的路途要比正常的行军多不少路程。到了晚上,收容队还必须忍着困意,继续沿途搜寻,看看是否还有掉队的战友。他们将搜寻到的伤病员集中起来,背到干燥、背风的地方隐藏起来,寻找合适机会再送到后方的医院。

  1938年,爷爷到晋察冀四分区后方医院工作,曾在河北平山县卸甲河村与白求恩大夫一起工作。白求恩同志对伤员高度负责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我那时在药房工作,配注射液用的蒸馏水都是自己烧。我们用的蒸馏器是烧木柴的,效率很低。看到白求恩同志带来一个蒸馏器,是烧酒精、汽油的,效率较高,我就去借来用,没有酒精、汽油,就用木柴烧,结果把蒸馏器烧得黑糊糊的。我怕受到批评,就用沙土使劲地擦,结果,蒸馏器被石子划了一道道的。后来白求恩同志看到后说:‘对医疗器械不爱护,就是对伤员不爱护,医疗器械是医务人员和病魔作战的武器,不很好地爱护,不很好地保管,就会严重影响挽救伤员的生命。’这件事我永远记在心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注:摘自赵德胜1966年发表于《福建日报》的《白求恩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此后,他又相继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正太战役等。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一路走来,爷爷始终坚守在军队的卫生战线上,细心为伤病员服务,把救死扶伤视为自己的光荣使命,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来,爷爷担任了福州军医学校第一任校长。爷爷特别重视对学校干部和学员开展传统教育,经常讲战争年代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业的事例,讲“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故事,还用白求恩、马海德、柯棣华、阿洛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教育大家,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可能是长期从事医务工作的关系,爷爷不抽烟、不酗酒、不玩牌,不苟言笑,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是种菜。离休后,他也没闲下来,自己开垦荒地种田。(赵洁 文/图)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