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林则徐黄壶舟的闽浙情

2016-08-10 16:42:48    来源:福州晚报

林则徐黄壶舟的闽浙情

  黄濬(1779~1866),字睿人,号壶舟,浙江太平(今浙江温岭)人,年长林则徐6岁。官江西彭泽知县,因彭泽客舟遭风灾失银,被诬为打劫,落职后又遭陷害而被流放,道光十九年(1839年)夏才到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结束流放。

  在迪化期间,黄对红山情有独钟,所以将游历见闻“聚叶为薪,积叶成屋”,荟萃成集,冠名为《红山碎叶》。相识迪化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十三日,赴戍伊犁的林则徐到达迪化时,在迎接他的人群中就有黄壶舟。从此,两人常有书信往来,酬唱歌吟。

  黄壶舟的赠诗盛赞林则徐,“戍到相逢皆骨肉,诗才无敌有云泥”。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四月,林则徐在收到赠诗后回赠《金镂曲·寄黄壶舟》,其上阕为:“沦落谁知己?记相逢,一鞭风雪,题襟乌垒。同作羁臣犹间隔,斜月魂销千里。爱尺素,传来双鲤。为道玉壶春买尽,任狂歌,醉卧红山觜。风劲吹,酒鳞起(来诗有‘风劲红山起酒鳞’之句,仆极赏之)。”两人就这样互赠诗词,彼此鼓励。

  结为知己

  黄壶舟在《红山碎叶》中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初三巴里坤地震,“城宇塌坏,毙人无算,闻信侧然”。次年,黄奉命督修巴里坤地震后之重建工程,并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十月完工,做了件好事。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初六,林则徐为南疆勘地抵达迪化,除当地官员迎接外,还有黄壶舟、黄冕、高步月等林公的好友相迎。友人们除热情款待林公外,纷纷向林公求书纸幅留念,还赋诗以赠。他们“相逢戍所,辄剪烛论文,连宵不息,各出其丛残相评骘”。

  在黄壶舟赠诗四首后,林公和诗两首回赠。这两首诗比较集中地反映林公关心社会动荡、政局不定和迫切希望出山的心情。对战败赔款,朝廷经费拮据,“时有以僧道度牒来筹画经费计者”,尤感愤慨。当时,黄壶舟已获赐环,林公原本“约与同行,盖一居浙一居闽,虽终歧路分驰,尚可联镳同鷁至章门也”。因林公受命勘地阿克苏城,黄壶舟只好先行入关,少住西安,以待林公返辔。正月底林公住吐鲁番,因在迪化时很多友人求字(书法)不下五十余纸,虽允诺而一时难以满足,趁此小停之机以践前诺。为黄壶舟写的是,“宦味尝来同栗里,吟身归去伴花山”。

  黄壶舟后来将谪戍迪化期间吟诵的诗章汇集成《壶舟诗存》一书,林则徐为其作序。二人因人品、才学、命运相近而结为知己,虽短聚长离,却心驰神往,惺惺相惜。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