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福清籍印尼华侨俞鸿模:归国抗日的传奇“海燕”

2016-09-06 14:53:20    来源:福州晚报

  他是成长于抗战烽火中的红色出版家,变卖家产,奉中国共产党之命,辗转沪港等地,连办海燕书店、新知书店、中国书店等,出版了大量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红色书籍。

福清籍印尼华侨俞鸿模:归国抗日的传奇“海燕”

  俞鸿模(1908~1968),又名俞少歧,福清人,印尼华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印尼茉莉芬中华中学国文教师、延安鲁迅文学院教师、新华社日语翻译、武汉海燕书店董事长、新知书店香港办事处主任、上海海燕书店董事长等。

  变卖家产 携资回国

  1908年,俞鸿模生于福清融城(今福清玉屏街道)一个印尼华侨世家,家境优裕,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1930年赴印尼小住,1933年赴日本明治大学留学。留日期间,他积极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东京支部领导的进步文艺团体的活动。1935年,与留日同学张香山(中共党员,后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肖岱等编辑《东流》,冒着生命危险在日本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中宣传抗日。同时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数十万字中短篇小说,并在东京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炼》。

  1936年,俞鸿模从日本明治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与艾思奇(中共党员,后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等中国共产党人商量共办进步出版社。抗日形势非常需要办一家出版社,但是当时党组织拿不出钱来办出版社。对此,俞鸿模说:“我去想办法。”不久,俞鸿模奉命携妻回南洋筹资。他急赴印尼,一边在印尼茉莉芬中华中学担任中文教员,一边筹资。

  “卢沟桥事变”后,祖国抗战全面爆发,当时印尼华侨创办的中文报纸上经常报道抗日圣地延安的情况,俞鸿模由此得知老友艾思奇和何干之(中共党员,后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副部长、历史系主任)在延安教书的消息。不久,老友欧阳凡海(中共党员,后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及文学研究室主任)也从延安来了一封信。于是,俞鸿模决定立即回国到延安去。与他最要好且此时执掌家族生意的四哥,实在舍不得弟弟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怕兄弟从此再也见不到面了,反复劝说弟弟留在南洋。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