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林则徐与恩师王鼎的情谊:同是两荩臣悲歌向苍昊

2016-10-10 10:27:47    来源:福州晚报

  河南治水

  林则徐日夜兼程,于八月十六日赶到开封。王鼎见到如释重负,欣喜若狂。奈以治河心切,顾不得林则徐“殊形疲惫”,让他立即投入治河工作,事事面商,动辄咨询。

  林则徐亲驻祥符六堡河上,早出晚归,奔波不息,现场指挥,事事躬亲,甚至日夜与士卒同畚锸,造坝堵口,刻不容缓,博得工地上下的赞誉,“林公之来也,汴梁百姓无不庆幸,咸知公有经济才。其在河上昼夜勤劳,一切事宜,在在资其赞画。”半年里,他“总以勤、慎、廉、和四字处之”,乃至带病支撑,更有甚者面对流言蜚语,丝毫没有却步,始终如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初八日寅时,堵口工程合龙,东河河口告竣,庆功宴上,开怀畅饮。此时,打开“于合龙日开读”的圣旨,谕曰,“上年降旨将林则徐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嗣周东河需人委用,将林则徐调赴河口差遣。现在东河合龙在即,林则徐著仍遵前旨,即行起解,发往伊犁效力赎罪。钦此!”闻后,一个个目瞪口呆。总办河务大学士王鼎原拟留林则徐立河工之功免戍,至是徒劳,感慨万端,欲泣无言,决心回朝为林则徐据理力争。

  据理力争

  王鼎回朝,本着对林则徐的承诺,为林也为国事仗义执言。起初道光帝回避,让他等候“病体痊愈后,再行具折请安”,连续两次赏假一个月,拒不接见。但王鼎坚持要上朝,力主抗英,反对和议,并为林则徐鸣不平。道光帝甚至怒走,无可奈何之下,王鼎于四月三十日写好遗嘱,尸谏殉国。

  柯邵忞等人编纂的《清史稿》列传一五零《王鼎传》中提及,“至和议将成,林则徐以罪遣。王鼎愤甚,还朝力争之……越数日,自草遗疏,赅大学士穆彰阿误国,闭户自缢,冀以尸谏。”据传遣疏内容有,“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彰阿)不可任,林(则徐)不可弃。”

  林清畬的《壬寅软尘私议》“之十”载,“文恪之死,即缢于军机处之别院,昨斋庭也。先一日召对,力保数人,嶰翁在内。上顾而言他,复谓言:‘尔病未愈,可再养数日,何必如此着急?’文恪执裾而言曰:‘皇上不杀琦善,无以对天下;老臣知而不言,无以对先皇帝。’大干批鳞之怒……”

  林则徐在西安获知王鼎噩耗,疾书《哭故相王文恪公》悼诗二首,怀念知己,悲愤时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初六日,林则徐自西安出发赴戍伊犁。

  情深似海

  林则徐一生三次到过陕西,两次为官,先后任陕西按察使兼署布政使、陕甘总督、陕西巡抚。时间虽不过两年,但抗灾救民、关注民生,颇著政绩,而且与陕西结下深厚的情缘。

  道光七年(1827年),林则徐在为母亲守丧服满后,上任陕西按察使。其时,新疆发生叛乱,张格尔部攻陷喀什。陕甘总督杨遇春统兵平叛,陕西急需一名干练的布政筹组钱粮。他从山西渡黄河,进关中,到西安。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十一日初四日,朝命林则徐以三品顶戴署陕西总督。在凉州上任,专司会办“番务(即平息青海藏民起义)”。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三月三十日朝命陕西巡抚,直至六月二十四日才从兰州启程,七月初九日到西安上任。十月生病,十一月初五日病重。十二月初十日,将陕西巡抚印信交给新任布政使杨以增护理,而请假医疗。所以,任命虽一年,林则徐在兰州三个月,在西安病假63天,真正视事才195天,但其在三秦仍然做出许多政绩。

  据近人考证,林则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二月初十日离任至次年二月十五日回任。这两个多月间主要在蒲城,一边治病,一边为恩师王鼎守心丧。他微服前来,纯为个人社交活动,并未惊动官府。而且,就住在王鼎族弟王益谦家中(益谦,字仲山,曾在福建任侯官知县六年,与林则徐相识),得便由仲山长兄王地山(名之谦,精通医道)精心治疗。其间,他在蒲城瞻仰王鼎故居——相国府和王鼎祠,拜望王鼎夫人孟氏,祭拜王鼎陵墓,还书写了诸多楹联,如“观察第”“兄弟叔侄科甲”“味兰书屋”“槐荫山房”“寿萱堂”“肆经阁”“慈惠徽音”等。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正月十四日,王鼎母亲魏氏病逝,林则徐参与料理后事,并书写王母墓志。(黄启权 杨小红 文/图)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