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榕城第一古榕

2016-12-12 11:07:41    来源:福州晚报

榕城第一古榕

  福州,城中榕树众多,自古就有“榕城”之美称。早在唐天祐年间,翁承赞有诗“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市堤饯别”,可见唐代福州即有榕城之称。

  古人植榕

  据史书记载,北宋著名书法家、园艺家蔡襄在任福州地方官期间,就曾下令在福州道路两旁广植榕树。为此,他还写了一首植榕小诗鼓励群众植榕,“谁种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诗中的“青松”不是松科的松树,而是指榕树。

  在蔡襄倡导植榕的基础上,北宋治平年间,福州郡守张伯玉把植榕作为防汛抗旱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实行大规模的“编户植榕”,“熙宁以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他的后任程师孟写诗赞道:“三楼相望枕城隅,临去犹栽木万株,试问国人来往处,不知曾记使君无?”

  直至今天,福州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山坡河岸,仍然榕树遍布,百年树龄以上的古榕树屡见不鲜。

  在榕城这些古榕树中,胸围最大、树龄最老的当推位于鼓楼区肃威路裴仙宫内、编号为闽A00007的古榕树。该榕树胸径4.59米、树高30米、冠幅28米,为桑科榕属的细叶榕,学名Ficus microcarpa,俗称“白榕”,其树冠庞大雄伟,浓荫蔽地,四季常青,基干苍老错节,好似饱经沧桑的慈祥老者,下垂的气根随风飘拂如仙人下凡,奇特有趣。

榕城第一古榕

  榕城第一古榕

  古代不少高人,他们生前为福州做了大量好事后,也会选在榕树下盘坐羽化。人们为表达对其崇敬怀念之情,将他们与榕树尊为一体,建祠供奉。也许正因为如此,一些古榕树才能在人们悉心保护与照料下幸存至今。

  就如这座始建于北宋英宗年间、供奉“霞府福德仙师广化大道品端裴大真人”的裴仙宫,其坐落于旧督署内。据考证,裴真人确有其人,叫周简洁,浙江绍兴人,宋英宗年间入闽,在福建督署当师爷,平素勤政爱民,恩泽乡里。后来,他弃官学道,在大榕树旁羽化。民众感念其功德,就地建一座仙爷楼祭祀,裴仙宫中的古榕也因此被赋予神性,其叶和根须,加上香灰,常常被民众求作某些疾病的治疗良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投下一枚炸弹,曾被这株古榕茂密的树枝拦截未炸,从而庇护了树木周围的居民,还有陈仪配枪失而复得故事、特别的八字签以及围绕该树发生的许多奇人奇事,似乎也增加了榕树的神奇和灵异,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清初,闽浙总督衙门把民祭改为正式官祀,称之为“督署裴真人”,民国至解放前仍祭祀不废。1923年,萨镇冰任省长时,为扩建肃威路,将裴仙宫移建省府围墙外,以方便老百姓烧香许愿。1934年陈仪任省政府主席时,又拨款修建裴仙宫。上世纪80年代,裴仙宫恢复道教活动后,成为两岸道友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三月初十是裴仙宫圣诞日,许多台湾道友都会来给裴仙师拜寿。每年农历八月,裴仙宫内还会举办“榕台古榕文化节”。

  1997年12月17日,在该树下举行了“榕城第一古榕树”石碑揭幕仪式,此碑由老红军、福建省政协原主席伍洪祥题词,从此“榕城第一古榕”成为该古树的专用名字,也成了寻访裴仙古迹和发扬福州生态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或为“乐圃”遗物

  “榕城第一古榕”,树干胸径三次实测值分别为4.2米(1989年)、4.64米(1998年)、4.59米(2015年)。1989年的胸径值与1998年的相比,有0.44米的增幅;2015年的胸径值与1998年的相比,有了5厘米的回缩。究其原因可能是不同人的测定差异,或是树木气根的干扰,也可能受树干腐烂等因素影响。

  由于该古榕目前的树干为根干,测定值对树龄判断已没有借鉴意义,幸运的是我们借助其树体内部包裹的残留砖块进行树龄估测,确认其为古树,并确认其是古榕城各类榕树中最大、最老的。

  榕属植物三代同堂的现象极为普遍,一定年龄后主干多有中空;主干常常被自体、子代甚至孙代发育的气根所替代。主干年轮由于一年多次生长,年轮鉴定相当困难,因此古榕树的树龄鉴定成了世界性难题,树龄考证多参照史籍资料或参考民间传说。在史籍资料缺乏的情况下,我们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采用了传说年龄,而传说该古榕为宋代福州两大古园林之一“乐圃”中的遗物,又为福州香火最盛的道观之一——北宋英宗年间裴仙宫所有。(徐炜/文 陈暖/图)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