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名相李纲隐居烟台山松风堂

2017-01-09 11:32:11    来源:福州晚报

名相李纲隐居烟台山松风堂

  烟台山顶的西北面,北宋时,山上建有规模宏大、名声远播的天宁寺。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福州郡守王祖道在此藤山时升里主持修建一座寺院,历经四年才建成,始称“崇宁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奉敕改为“天宁万寿禅寺”,寺院因此得名“天宁寺”。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因寺被焚后重修,故改名“报恩广孝寺”。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又更名为“报恩光孝寺”。据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之三十三记载,“时升里……松风堂,李丞相纲寓居于方丈东,得数楹与山颠齐,青松作盖,日影不 到 ,榜 为‘ 松风’”。从此可知宋代明相李纲确有隐居在烟台山天宁寺的松风堂。

  李纲(1083~1140),南宋大臣,著名抗金民族英雄。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第一次围开封,他极力主战,劝阻钦宗迁都,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负责战备,率领军民奋勇杀敌。敌退,钦宗愿割地赔款求和,他被罢职。大学生陈东等与军民数十万伏阙上书乞留,遂复职,并升知枢密院事。又因主战,被投降派贬谪。次年(1127年),高宗即位,首召为相,上任后即整顿军队,部署战备,主张用两河义军抗金。因与投降派政见不合,在职仅70多天又被罢相,后回闽,就隐居在天宁寺里。

  建炎四年(1130年),李纲隐居在最清静的天宁寺,但他的心情却始终平静不下来。他借天宁寺法会的机会,向福州的父老乡亲宣传抗金救国的道理。李纲有个挚友,就是太学生的首领陈东,他听说李纲回到福州,就千里迢迢赶来福州,为李纲鼓气。

  有一天,李纲在天宁寺里设素斋招待,他对陈东说:“国无宁日不敢以重荤待友。”陈东感激涕零,站起来说:“国恨家恨,不共戴天,老相国是东南一柱,还望擎天有日,共雪国耻。”李纲昂首挺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李某虽罢官去职,但愿以普通一民,抗金酬主。”说着老泪纵横,唏嘘不已。陈东说:“老相国正是青山不老,黎民之幸矣!”说罢向和尚借来纸笔,对李纲说:“月下深谈,十分知己,今各题诗一首,以抒心志。”李纲凝神运笔才写一个“松”字,旁边的陈东早已经写完,呈给李纲说:“请老相国指教。”李纲见他画的是一株遒劲挺拔的老松树,树旁题了一首诗。李纲心里想,两个人都想到了松树,真是不谋而合。陈东看李纲写的“松”字挺有精神,赞赏地说:“相国一个字,胜过十首诗,钦佩钦佩。”李纲就把一幅字和一幅画都挂在墙上,对陈东说:“你我以松为颂,高风亮节,至老愈坚,明日当建松风堂,以谢天下。”

  李纲和陈东在天宁寺写松言志的逸事被福州的乡亲知道后,大家相互为贺,纷纷把自己创作的诗和画都送到天宁寺。这些诗和画都以松为题,以至偌大的一个天宁寺都摆放不下这些作品。李纲这才记起建设松风堂的事,在众人的襄助下,松风堂很快就建成了,大家都求李纲写一首诗,以为首唱,李纲推托不过,欣然提笔作《松风堂长篇》。(林恩燕)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