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闽侯清明习俗

2017-04-06 13:43:58    来源:福州晚报

闽侯清明习俗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自然万物呈现勃勃生机。据《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清明”。闽侯隶八闽首邑,与榕城的清明节习俗相近。

  祭祖扫墓

  闽侯民谚曰:“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明《帝京景物略》有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清明这一天,主人会携领家人,随带提篮、提包、纸烛,一起来到祖坟前,在祖坟点上蜡烛,在坟头及周围压“钱纸”。

  “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这是唐代诗人王建的《寒食行》诗句。如今,清明祭墓便不再“寒食忌讳烧纸钱”,常常见到墓主人后裔在坟头用火点燃香烛,坟前烧“元宝只”,墓周围压“钱纸”。“钱纸”面须用木工半圆凿刀切透,中心用铁钉钻孔成眼,有的带着柴刀清除杂草,有的带着锄镐培添新土,有的还捎来鲜花或纸制色花,以示孝敬。

  “清明朝祖,前三后四”。它指的是清明前三天与后四天均是祭扫的时令节点,不限于清明当天。

  吃蔢蔢粿

  青团,闽侯民众亦称清明蔢蔢粿,是清明节用于祭祖的一道供品。

  清孙享文《闽俗清诗》云:“插柳檐牙随俗宜,清明家祭本追维。沿街陈列蔢蔢粿,红豆还兼萝卜丝”。有的人家还制作由豆芽、韭菜、豆腐干合味的春饼卷,还有人在山野园间采摘一种叫“麦葱”的野菜当馅料的佐料。

  旧时,富家人自行制作蔢蔢粿特别讲究,用刻有氏族、家族堂号的木模具,将粿压制成型,作为家族祭祖供品,馈赠亲朋礼品。

  蔢蔢粿蕴含着绿色赋予春天的勃勃生机,吃起来非常可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曾经生活在农村的庄稼户,过清明节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制作蔢蔢粿。如今,在清明节前后,街面粥粿店个体户,也适时制作各种馅料的蔢蔢粿上市销售。

  旧年,闽侯还流传着这样一首福州话清明歌谣:“大货带小货,骑牛骑马去祭墓。啼麻啼泪祭祖宗,蔢蔢糅骗渻。”“渻”字之意指用蔢蔢粿劝人停止哭泣。哭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古人留下这些诗句乃是反映清明节的一个真实写照。

  旧社会,在闽侯凡有墓群地方,清明节总能听到“哭坟”,如“哎呀,夫呀!你仔今年才两岁,今后生活我靠底侬呀(福州话意指靠谁)?”如今,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哭坟”现象已属罕见。(林依光)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