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黄花岗福建十杰之——刘六符

2017-06-02 11:14:39    来源:福州晚报

黄花岗福建十杰之——刘六符

  刘六符故居(来源: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官网)

  刘六符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广州起义中,英勇献身,事迹感人,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优秀战士。

  晓畅兵略

  刘六符,字锋、肩宇,长乐潭头二刘村人,光绪十三年(1887年)出生。他的远祖刘砥与刘砺都是南宋理学家,二刘村名就是因为这两个兄弟而得名的。他的高祖刘永标,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进士;曾祖刘建藩,嘉庆六年(1801年)举人;祖父刘德威,道光十一年(1831年)举人;父亲刘栻是贡生,寄寓福州,治病救人,是一位有名的医师。他父亲生有六个儿子,刘六符为第六子,所以名叫六符。

  刘六符的诸兄都是县邑书生,行为循谨,乡人都称他们为“善士”。唯独刘六符从小任性好武,精拳善剑,读书警悟过人,晓畅兵略,意气豪迈。他7岁读私塾,16岁从长乐来福州就读于闽县小学堂,渐知时局危迫、外族侵凌的状况,他激于爱国热情,仰天叹曰:“非铁血无以自振”。因此,他决心习武,报效中华,其雄心壮志,得到诸友的敬重。

  反对腐败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加入了邹燕庭、林斯琛为正副龙头的共和山堂,并为骨干人物。此后,他离开闽县小学堂,先后报考福州陆军武备学堂、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后因其他原因,都没有被录取。

  这时,父母和诸兄相继死去,兄长的幼子也夭亡,仅存寡嫂和侄女,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刘六符不忍嫂嫂受苦,便把父亲遗产全给她,自己则外出打工,自食其力。他常累日不食,饥寒不恤,并把省吃俭用的钱寄回家里,接济寡嫂和侄女。他不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说:“中国欲自强,必先清其源,非是终亡耳。”

  有一次,他步入西湖,见山川之明秀,景物之幽凄,酌酒自劳,怆然有感,作一诗文,署名《热啸》。所谓热啸,因其胸中憋着一股热气不得出,啸而使出耳!可惜,这首意旨简约、措辞率直、音节悲壮的诗文没有流传下来,仅留下“有似屈原《离骚》”的评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底,他由吴适、刘元栋介绍加入连江光复会(前身为广福会),反对清朝腐败统治。

  立志从戎

  后来,刘六符考入官立法政学堂。不久,福建讲武堂第三期招生,刘六符知不武无以自振,立即放弃法政学堂转入福建讲武堂。不料,福建讲武堂因经费拮据而停办,不得已,刘六符又回法政学堂读书。毕业后,他志仍在武,认为只要能从戎,就可施展自己的抱负。因此,他到陆军部谋职,但没有成功。他对革命志士说,“我一定要从军,就是当一名兵勇也是愿意的。”

  宣统二年(1910年)秋,刘六符得知保定招考禁卫军,便北上参加考试,由于考官排斥外省人,又没有录取。他深感报国无门,十分愤慨。在返闽途经湖北时,他去看望好友林薇孙。林薇孙设席招待,以其平时善饮,命侍者以大杯劝进。他起身谢曰:“我是著名酒狂,酒对我来说,本不应辞谢的。可是,我已立志为国效忠,这东西,会败坏我的事业,故自从与知友立戒约以来,断饮已有一个多月了,请你原谅。”林薇孙赞曰:“你能断饮,以此临事,何事不成。”

  此时,他闻福州编练新军有募兵讯,心中大喜,决定赶回应募,快要起程时,见案头有《血史》一卷,略一披阅,看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有所感触,立即起行。刘六符回到福州后,在友人的帮助下加入新军,充当一名小头目。他在部队里,除认真操练外,也与一般士兵一样,从事挑水等各种杂役,由于他对士兵“抚之以恩,怀之以德”,受到士兵们的尊敬和爱戴。

  他常以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向士兵宣传,并把《警世钟》《猛回头》《革命军》等进步书刊介绍给士兵们阅读,激发其革命热情。他说:“军人之贵,今日立国者之所共认,盖以国家安危,人民荣辱之所系也。是故军队之责,在于卫国保民,大义所在,死生以之。”此外,他还常谈中外历史和爱国故事,而且讲得非常生动,激发了士兵们的爱国热情。

  英勇不屈

  宣统三年(1911年)春,刘六符因马踬伤臂,只好退伍治疗。临走时,军营士兵,依依不舍,涕泪送别。

  后来,孙中山准备在广州举行起义。中国同盟会派林觉民回闽召集福建革命志士赴粤参加。刘六符闻讯,慷慨踊跃,认为报国救民时日已到,平生壮志可酬。他不待臂伤痊愈,便在林觉民的率领下,与刘元栋、冯超骧等十余人为第一批先走,从马尾乘轮船出发,后于(宣统三年)三月二十八日(4月26日)抵港。

  翌晨,他和第二批革命志士等一起入广州城,编入由川、闽和自南洋来的同盟会会员组成的第一路先锋队。下午5时30分,在黄兴的率领下攻打两广总督署,刘六符勇往直前,挥弹纵击,清军大溃。刘六符等革命志士乘胜冲入署内,两广总督张鸣岐吓得越墙逃跑,请求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来救援。革命志士搜索不到张鸣岐,甚愤,又击杀而出,改攻军械局,队伍到东辕门,被水师提督李准的援兵截击,双方展开了一场血战。刘六符临危不惧,奋勇抗击清兵的围攻,身受重伤,血流满衣,犹坚持战斗,力尽被捕。

  刘六符在狱中,继续坚持斗争,英勇不屈。他痛斥清廷腐败卖国,当清吏审问他时,其坦然答道:“我是刘肩宇,要杀开刀,不必多言。”因为他讲的是福州话,别人听不清楚,故把他说成“刘枕玉”。(宣统三年)四月初三日(5月1日),他与陈与燊、陈更新同时被害。临刑时,他站立不跪,从容就义,时年25岁,未婚。(宣统三年)四月初四日(5月2日),刘六符的遗体安葬在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亦是黄花岗福建十杰之一。(萧忠生)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