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明代三朝元老吴文华:骏烈光乎一代,清风冠于八闽

2017-06-12 10:14:15    来源:福州晚报

明代三朝元老吴文华:骏烈光乎一代,清风冠于八闽

吴文华墓(图片来源:连江新闻网)

  在历史文化名城连江,吴文华是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文韬武略,“骏烈光乎一代,清风冠于八闽”。

  “贞勤忠亮”

  吴文华是明朝文武双全的官宦,号小江,晚年更号容所。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生于连江城关,幼时苦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经典著作,为后来从政奠定了厚实的历史知识。吴文华知名于史,在于他惩贪治恶、安定广西、关注民生。而他闻名于世,则归功于“于国柱石,于乡斗山”。

  吴文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进士,初任南京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先后升迁兵部武库清吏司署郎中、湖广按察司提学佥事等。此后十年间,任四川右参议,督桂学,参鲁政,擢赣藩,转授河南左布政使等。他忠于职守,严禁贪暴,推荐人才,劝农种桑,修复水利,政声雀噪,博“贞勤忠亮”之誉。

  任江西右布政司时,吴文华着手清理耕地,田亩丈量核实,制止无端兼并,因地制宜赋役,革除豪强转嫁田赋于民的积弊。出任河南左布政司,正遇当地连年旱魔肆虐,民不安宁,他想方设法,上下求索,筹集救灾粮款,接济难民,发动农民,筑堰开渠,引水耕种,使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逃荒的灾民,陆续迁回故土安居乐业。

  万历三年(1575年),吴文华晋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时广西旱灾频仍,良田荒芜,横征暴敛,官逼民反,瑶民骚乱,怨声载道。文华到任一年多,实施“请赈恤,募垦荒,核田赋,均驿传,整兵戎,抚民心”等举措奏效。广西混乱的局面得到初步治理,为地方安定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远离官场

  尽管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管怎么说,翻开中国明代史,再怎么避讳,吴文华还是明代三朝元老,多少还是能与叶向高相提并论。

  万历十三年(1585年)春,广东大水没庐舍,“文华亲率小艇济渡落水百姓,并下令开仓发粟,赈济灾民。又上疏朝廷,请求留余金7万余两,以备随时赈济。”万历十五年(1587年)初,文华升任南京工部尚书,离任之日,粤人建生祠以祀,并在高岩上刻记其功。大学士叶向高赞他“功垂社稷,泽被四陲”。数月后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上书朝廷,疏陈“六事”使禁军的军容、军纪、军风等大为改观。

  万历十八年(1590年),吴文华率诸卿奏劾罪恶太监张鲸,皇上不采纳他的意见,时势风云,人生苦短,他看得更加清楚。一气之下,果断远离纷扰的官场,重新审视饱经沧桑的家国,遂转身“引疾乞休”,实现了人生的转场。此后,他致力于著书立说,《读史随笔》《督抚奏议》《留都疏稿》等重要著作相继问世。他发挥书法专长,草书《干字文》帖,古朴凝重中透出龙飞凤舞的怀素风韵,真正展示了其艺术才华。连江闲居十年间,他为故里“平息纠纷,捐赠学田,兴修学宫,募修含光塔,捐资修桥浚河”忙碌奔波,赢得了好名声。

  上世纪60年代那场“文化大革命”,吴文华墓被破坏,后又修复,供人们瞻仰与祭拜,201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