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连江周家大院“三味书屋”

2017-07-18 16:11:36    来源:福州晚报

  周家大院“三味书屋”位于连江县丹阳镇上周村街衢上坡处。古村落肇自唐宋时期,属名闻乡安定里,溪流淙淙,峰峦屏峙,良田千顷,禾稼如云,是个山明水秀、富庶怡静的山村,村民世代渔樵耕读,诗礼传家,儒学底蕴丰厚。

连江周家大院“三味书屋”

书屋后院

  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分前后院与西花厅。据村委会主任周和回忆,大院系清代上周村大财主于康熙年间创建,距今已有三百余载,历尽沧桑。当年周家财大气粗,良田千顷,山峦连片,阡陌交通,年收租干谷一万三千三百三十余担,富甲丹阳名闻乡,昵称“万三三”。

  大院经修葺后基本保持原貌,大六扇五,高耸的马头墙气势恢宏。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60平方米,建筑面积2548平方米,前后三进,依次为门头房、前后二进厅堂、撇榭、后花厅、西花厅。六扇大门内五开间木构门头房,正面墀头有灰塑吉祥图案。天井宽敞透亮,环以明暗水沟,呈月牙形,寓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照壁粉墙灰塑精美名贵,造型别致,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意境。“梅雀争春”“牡丹花艳”“秋菊傲霜”,当年建房的工匠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可谓美轮美奂、巧夺天工。

  “三味书屋”

  这栋老宅最可人处为西花厅,清乾隆年间改建为“书斋”,挂匾“三味书屋”。村民俗呼“私塾斋”,会识字的老人则呼它为“蒙学堂”。书斋有穿弄堂(也称“女儿弄”)与过雨檐相接。整座书斋历经修缮,书卷气不减,蒙童琅琅的读书声仿佛犹自绕梁,至今仍有两户村民居住在内。

  书斋占地面积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265平方米,四扇三结构,置前后厅。厅堂正中原先挂“至圣先师”孔子像,立孔门四贤(孔子、颜回、子路、曾参)牌位,蒙童入学时向先师及四贤行跪拜。厅壁枋上方原先悬“三味书屋”横匾,传为嘉庆年间连江知县李菶所题,后被人偷去。“三味者”,“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如醯醢。”两旁挂覆竹联句:“至乐无声为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原先仅为周氏子弟入学,后扩大至亲朋好友的后嗣,后来还收“女弟子”,即财主闺阁小姐也入学读书,男童教室设前厅,女童教室设后厅,前后厅堂边门隔断以示“男女授受不亲”。

  精美木雕

  这座保留最为完整的书斋夺人眼球者为巧夺天工的精美木雕,除被偷窃者光顾外,现还剩60余处,或镶嵌于大门正中、厢房边角、窗棂花格,透雕、凸雕、凹雕,条分缕析,工艺精湛,匠意独抒,令人叹为观止。

  每一处木雕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如“太公钓鱼”木雕,《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干周西伯(文王)……西伯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悦……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历代吟诵不绝。孟浩然诗:“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杜甫诗:“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韩愈诗:“傅氏筑己卑,磻溪钓何及?”李白诗:“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木雕人物衣冠举止毕肖,连姜太公钓鱼的鱼篓泾渭分明,着实巧夺天工。这个木雕故事教育蒙童:“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王侯将相印,尽是读书来”。

  又如“孙康映雪”,这是古人勤奋苦读的故事。《初学记》载:“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淡,交游不杂。”《颜氏家训》对孙康勤学苦读推崇备至,云“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唐代诗人宰相权德舆咏道:“丈夫富贵自有期,映雪读书徒白首。”贯体诗云:“一听玄音下竹亭,却思窗雪与囊萤。”孙康家贫好学的形象被雕刻得入木三分,极为形象。

  再如“三余读书”的雕刻既形象逼真,又细腻生动,典出《三国志·魏志·王肃传》,魏文帝曹丕的老师董遇教学生要充分利用三余的时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我国古代系农耕社会,冬季农活少,阴雨天,夜间不能下地干活,都是读书的好机会。后遂用“三余”泛指空闲时间,多用于读书学习,含有珍惜光阴之意。晋代诗人陶渊明序云:“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梁武帝萧衍、宰相任眆云:“早朝晏罢,听览之暇,三……余……靡失。”刘禹锡诗云:“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火风乖四大,文字废‘三余’……”黄庭坚咏云:“皇文开万卷,家学陋三余……”

  书斋的木雕大多寓意深刻,仿佛一幅幅勤学成才的图画,对蒙童起到潜移默化、积德育人的作用,“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衣冠朱紫贵,尽是读书来”,从书斋中走出了诸多进士、举人、贡生和秀才,光耀门第,已在上周村传为美谈。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