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福建巡抚鳌峰书院创办者张伯行: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2017-08-14 09:44:01    来源:福州晚报

  坐落于福州于山北麓的鳌峰书院,由清代理学名臣张伯行(1651-1725年)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创建,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是闽省最重要的省立书院并保持着文教中心的地位,可称得上是全国第一流的大书院。

  张伯行本是理学大师,重视教育,在河南老家仪封(今兰考)就兴办过请见书院。《清史稿》有传。本传云:“建鳌峰书院,置学舍,出所藏书,搜先儒文集刊布为正谊堂丛书,以教诸生。福州民祀瘟神,命毁其偶像,改祠为义塾,祀朱子。俗多尼,鬻贫家女,髡之至千百,伯行命其家赎还择偶,贫不能赎,官为出之。”

  张伯行,字孝先,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考取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遇父亲去世而归乡,建请见书院,宣讲儒学。仪封城北原来有河堤,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大雨,堤被冲毁,伯行招募民众,以麻袋装土塞堤。河道总督张鹏翮巡视黄河,上疏举荐张伯行,说其能够治理黄河,皇帝命张伯行以原来的官职赴河工,督修黄河南岸堤200余里及马家港、东坝、高家堰等工程。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出任山东济宁道。遇到饥荒,就从自家运钱米,并缝制棉衣,拯救百姓饥寒。皇帝命分道治赈,张伯行赈济汶上、阳谷二县,发仓谷22600石。作为上级官员的布政使指责张伯行独断专行,想要弹劾他。张伯行说:“上面有旨命令办赈灾,就不算独断专行。皇上看待百姓的苦难犹如自己身上的伤口,仓谷重要?还是人命重要?”事情自此得到安宁。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圣祖康熙皇帝南巡,赐予张伯行“布泽安流”榜。随即升为江苏按察使,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皇帝再次南巡,至苏州,对随从大臣说:“朕闻张伯行做官甚清,最不易得。”又提拔张伯行出任福建巡抚,赐予“廉惠宣猷”榜。伯行上疏请免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因灾荒而欠缴的赋税。福建米贵,他又请动用国库的钱财,购买湖广、江西、广东的米平价出售。张伯行还修建鳌峰书院,置学舍,拿出自己收藏的书籍,选取先儒文集刊印为《正谊堂丛书》,用来培养人才。

  张伯行是清朝康熙时期的著名清官。他历任山东济宁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总督仓场侍郎等职。雍正元年(1723年)被擢升为吏部尚书。有清一代以名臣身份从祀孔庙者仅三人,而张伯行便是其中之一(另两人分别是汤斌、陆陇其)。康熙五十年(1711年),时任江苏巡抚的张伯行曾与两江总督噶礼互相弹劾,闹出了一场持续年余的官司,这就是当时轰动朝野的督抚互参案。由于康熙皇帝的裁决,督抚互参案最终以“张伯行革职留任,噶礼革职”而告终结。

  雍正三年(1725年),张伯行去世。雍正皇帝沉痛悼念他,赠太子太保,谥清恪。

  主办:福州市文广新局 福州晚报

  (参考资料:徐心希《闽都书院》等)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