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江爱松:“ 心象重彩” 绘就画意人生

2018-09-11 08:55:13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陈若凡

江爱松:“ 心象重彩” 绘就画意人生

江爱松接受记者采访。

  福州晚报记者 陈若凡 文/摄

  由市文联主办,市美术家协会和市书法家协会共同承办的“新时代·新征程·新福州”——闽都春韵美术书法五人联展,4月10日在三坊七巷鄢家花厅启幕,今天迎来闭展前的最后一日。本次展览共展出江爱松、吴昌钢、周榕清、张钧、姚莉芳五位文艺名家工作室领衔人的81件精品。

  其中,最年长的江爱松以其独创的“心象重彩”画风在众多书画作品中独树一帜,不少观展市民一看到画作,不用看落款,就脱口而出:“这一定是爱松老师画的。”

  自小热爱书画

  知命之年弃政从艺

  江爱松1943年出生于依山傍海的福州琅岐岛。他的父亲早逝,母亲识字不多却心灵手巧,擅长刺绣,喜欢画画。耳濡目染之下,年幼的江爱松对绘画也产生了极大兴趣。

  此后,家成了他的画室。母亲任由他在墙壁、柜子、地板各处自由地创作,从不加以阻止。邻居认为母亲太宠孩子,她却说:“孩子的兴趣,可能就是他的天赋所在,不能就这样抹杀了。”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使得江爱松的绘画天赋得以展露。

  上小学之后,校长发现了他的这一特长,给了他一个“特权”——可以随意进出所有年级的美术课堂去听课,就连学校里的布告、板报也都被他“承包”了。一时间,他成了乡里的艺术小明星。

  一方面是出于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减轻家庭负担,江爱松毅然报考了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校长舍不得品学兼优的他去学美术,偷偷将录取通知书扣了下来,希望他能改变想法。“我那时一心想去,就直接找到师大,跟他们说明情况。校方破天荒地让我这个没学籍、没户口、没录取通知书的‘三无’人员就学了。”江爱松笑言道。

  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进入艺术行业,而是先后在新闻媒体、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任职。然而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江爱松真正想要的。1990年,即将进入知命之年的他,几经辗转,来到了福州画院。

  “三师”引路 独创“心象重彩”

  重拾笔墨就意味着从头开始,可是江爱松却并不后悔。“回想起来,这是我人生中做得最正确的选择。”因为在他心中,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就是莫大的幸福。

  “做人要中规中矩,作画得不择手段。”江爱松认为,山水画要出新意,离不开传统,但不同时代有其不同内涵,同时衍生出不同技法。向古人学传统,向今人学创新,向自然找灵感,江爱松博采众长,慢慢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求新之道”。

  1994年,是江爱松艺术道路的转折之年。那年他应美国中华艺术家学会邀请,前往参加文化艺术交流,并在旧金山办了一场个展。他将所得酬劳都用于在美国的自我“充电”,参观了多个重点博物馆、艺术馆,颇有感悟。

  归国之后,擅长色彩表现的他,从继承传统文人画侧重恬淡情趣的田园风光,到吸收西方现代艺术重色、重形、重彩,再回归到东方意境和情趣,创造出自己独有的画风——“心象重彩”。

  江爱松的画作被赞誉“既有传统古风,又有时代审美”。他笔下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既着眼于表现黄河水的凝重与气势,又不忘体现母亲河的灵动与柔美,色彩饱和、冷暖相宜,在保留水墨山水精华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冲击力和心灵感染力,完美地将东方意境和西方理念和谐交融。

  江爱松先后荣获“当代中国画艺术杰出人才奖”“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诸多画作被哈佛、耶鲁、印第安纳等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事部门所收藏,江爱松行走在艺术道路上,咏叹出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