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十九

一口盛满民味的“老井” 方炳桂:大俗,大雅也

2016-12-14 08:50:11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陈洪亮 王礼林 邱陵

一口盛满民味的“老井” 方炳桂:大俗,大雅也

  资料图:方炳桂与读者分享福州民俗。

一口盛满民味的“老井” 方炳桂:大俗,大雅也

  资料图:方炳桂给大家讲故事。

  【各方评说】


  林山(原福州市社科联主席):丙申大雪节气,天没有雪下,心却非常的,一下寒彻。只因为,一位可敬可爱可亲的长者,就在身边走了。 方柄桂先生,在福州没有不知道他的。在所有的场合,他都在传播福州的民俗文化,不遗余力。他在报纸上、电视上、广播上、课堂上、乡学讲习所……所有可以利用的平台,都讲福州方言、福州故事、福州习俗,鞠躬尽瘁。

  他是福州民俗文化志愿者,不辞辛劳,不计报酬:熬拗九粥,制午时茶,包粽子,分蚕豆……“一枝一叶总是情”,把民俗文化的基因一点一滴渗入社会的土壤。

  他是福州乡土文化传承者,打小亲闻、亲见、亲历的乡土事情,记载下来,结集成册,组织编纂福州民俗系列读本。让更多的人、更今后的人知道,传承下去。

  他是福州民间文化活地图。地名、路名的掌故,娓娓道来。福寿节庆的风俗,如数家珍;方言俚语的说法由来,精彩纷呈。

  他是邻家老爷爷、慈祥仁爱,行善不论大事小情。倡邻里节、创孝敬节,赞公交车让座,为社区送温暖。

  他是老龄的年轻人,自称“80”后,学电脑,打字上网不甘人后;讲时尚,网络热词信手拈来。故事新编,适应年轻人的喜好;茶摊重开,成为听讲人的新宠。

  他是造福之人,传播文化,为社会为世人添福。他是有福的人,深受爱戴,“方粉”满天下。

  陈扬坤(原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近代史和海峡两岸的文化离不开福州。福州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地灵人杰,神奇奥妙。方炳桂老师深究福州风俗民情、历史文化,饱续经史,德高望重,人才难得。方老逝世是福州历史文化的一大损失。

  林颖(福州闽剧院副院长):这位老伯伯福州话说的抑扬顿挫像唱歌一样好听。我毕业后到福州台任《攀讲》栏目特邀主持人,方知儿时老师居然是位不摆架子的福州名人。每回做节目遇到不会说的福州话、搞不清的典故,一定会打电话给方老师,他在电话里永远都是耐心地娓娓道来。而我主演闽剧时,方老师每次看完都会和我谈感受、提建议,我均有受益。方老师对所有年轻人都是那样和善、悉心、疼爱,且毫无保留、倾其所有。他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关于福州、关于家乡的故事。

  黄安榕(原福州市文联副主席、福州市作协主席):方炳桂一生致力于民俗研究,尤其精通福州的风土人情,先后编著了《自从来了共产党》、《福州风情》、《福州老街》、《乌龙江传奇》等10余本书,成果颇丰,得过不少奖项,这是他刻苦努力的回报。同时,方老平时还热心于公益事业,市职工老年大学、福海文教基金会等,都是在他手中操办成立的。方老这种爱乡爱民、严于律己、宽予待人的可贵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陈君凡(同利肉燕第四代掌门人):方老是用自己双脚丈量八闽大地,探寻、挖掘闽都民俗文化的学者,他不顾高龄、身患疾病走过福建许多地方。为探寻文武帝死因,他曾亲赴建阳、建欧、福鼎等地作了大量调研工作,日前我们还相约赴古田、屏南,搜集陈靖姑史料。在挖掘、恢复民间习俗节庆事宜上,方老不遗余力。在他手上,恢复了拗九节、立夏节、端午节送“午时茶”民俗。方老还时常聚集老街坊,老邻居进行“晨聊”,对举办福州方言比赛、福州话歌曲比赛、福州喜娘比赛等活动都十分热衷。可以说,方老是福州的活字典,是福州人的骄傲,他最后一刻累倒在自己所热爱的民俗文化传播、传承事业上,让所有的福州人都感受到巨大损失,悲伤不已。

【责任编辑:伊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