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五十八

“架桥人”杨际岚:三十载《台港文学选刊》春华秋实,牢记窗口和纽带使命

2017-06-27 17:59:04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架桥人”杨际岚:三十载《台港文学选刊》春华秋实,牢记窗口和纽带使命

上山下乡留影

  从平潭报道组调入福建省文联,进入电大圆大学梦

  日前,福州新闻网《闽都大家》栏目记者在郎官巷里的耕读书院见到杨际岚时,他正把自己“埋”在书堆里,边上摆着一大摞待审的文稿。虽已卸任《台港文学选刊》主编,但目前他还兼任两家刊物的编辑总监,承担相关文化工作;学会工作也是千头万绪,都需要他耗费精力。采访之前,记者已先后预约多次,无奈事务繁杂,均无法抽身。见面之际,杨际岚不疾不徐地表达了歉意,轻声细语、慢条斯理却又温文尔雅的学者形象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话题就从小时候切入。“我是怎么喜欢上文学的?现在想来,估计和小时候爱看书有关。”杨际岚说,小学四、五年级时,他就很喜欢到离家不远的平潭县图书馆借书看,主要以小说为主,当然也包括古典文学。工作人员同他熟络了,和他开玩笑:“你借书这么勤,就像羊吃草一样。”

  杨际岚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平潭第一中学度过的,这是那时当地唯一的一所完中,师资力量也最为雄厚,培养了众多人才。上初中时,他就开始编班报。上高中后,他把校学生会主办黑板报《东海潮》编辑任务承担下来,自己平时写些散文、随笔、杂文就往里填,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刊物主编。

  上山下乡前,杨际岚来到三明将乐当民工,修起山区的小铁轨道路,这是用于林场运送木材的。第二年,回到平潭上山下乡。迷茫的时候,他就独自一人去城郊的海边林地,眼前海涛拍岸,浪花卷起千堆雪,傲然挺立的木麻黄一排排屹立,那坚韧顽强的生命力无形中形成自我激励,让他拾起百折不回的信心。

  1971年,他迎来人生第一次转折点。他被抽调到平潭县报道组工作,从事当地新闻宣传报道。新闻报道员的工作一干就是七年。这期间他开始业余写作,并在报刊发表,逐渐小有名气,引起了关注。

“架桥人”杨际岚:三十载《台港文学选刊》春华秋实,牢记窗口和纽带使命

杨际岚所编的部分图书

  1978年初,《福建文艺》编辑部来函,要求调人。一边是刚刚恢复的高考的吸引和中断学业多年的顾虑,另一边是梦寐以求的文学编辑事业,杨际岚没有更多的犹豫,很快就作出抉择:“虽然没能进入传统意义的大学校门,我却上了一所终身受益的‘大学’,这所学校,就是我服务至今的福建省文联。”

  杨际岚回忆,那时最惬意的乐趣,是想方设法弄到“内部购书券”,买限量的外国文学图书。只要能买到喜爱的书籍,上书店排队,甚至双腿酸疼,脖子僵直,也浑然不觉。工作之余,唯一的享受是“观摩”解禁的外国影片,但凡能“捞”到票,几乎场场不落。省府礼堂,福空礼堂,福州警备区礼堂,省、市电影公司,城内几家影院,全跑遍了。

  又一次人生际遇降临了。1980年春夏间,省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直属班招生,杨际岚报名并被录取,终于圆了大学梦。当时的主讲教师,有福建师大中文系李联明、孙绍振、李万钧、林可夫“四大铁嘴”以及其他名师,阵容超强,给杨际岚极大的文学滋养。300多人的班级,学员遍布全省各地,在职求学4年后,200多人如期毕业,不少人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责任编辑:刘必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