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五十八

“架桥人”杨际岚:三十载《台港文学选刊》春华秋实,牢记窗口和纽带使命

2017-06-27 17:59:04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架桥人”杨际岚:三十载《台港文学选刊》春华秋实,牢记窗口和纽带使命

《台港文学选刊》创刊号

  参与创办《台港文学选刊》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创办于1984年9月的《台港文学选刊》,是全国第一家专门介绍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的期刊,是福建文坛的一张靓丽名片,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一级期刊,最高峰时发行量曾达到42万册。杨际岚参与创办全过程,说起这份倾注大量心血的刊物,他显得感慨万端。

  杨际岚说,《台港文学选刊》是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的产物。

  上世纪80年代,两岸关系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时任福建省领导多次强调“闽台一家亲”,这是社会的“大气候”。从小环境看,早在1982年,《福建文学》就开设了“台湾文学之窗”,开始系统介绍台湾不同时期知名作家的小说作品,反响热烈。其间,杨际岚与章武一同兼任“台湾文学之窗”责任编辑,悟出了一些“门道”。

  接到创刊报告,省文联领导立即研究批准,当天就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次日,便获得批复,并正式下文。就这样,24小时内,这份注定承载不平凡使命的刊物便取得了“准生证”,没多久,刊物正式问世。头两期,自办发行。刊物印制后,全体总动员,火速前往火车站搬运、发送。一时间,办得红红火火。

  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7月6日,项南亲自撰写代发刊词《窗口和纽带》,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刊物的性质、意义和作用。“瞭望台港社会的文学窗口,联系海峡两岸的文化纽带”成为办刊宗旨。创刊十周年纪念,项南又应约寄来贺词:“台港文学选/窗口加纽带/苦斗十年整/骄骄海内外”。

  30年多来,《台港文学选刊》先后介绍了3000多名台港澳及海外华文作家4000余万字的作品,其中台湾作家作品约占60%,并与台、港、澳地区和欧美、东南亚等地的华文作家和文学团体建立了广泛联系。

  杨际岚说,“雅俗共赏”是刊物的最大特色。“我们从不以个人喜好代替选稿标准,着重介绍艺术价值突出、创作风格鲜明、影响广泛的华文作家作品,同时也注意兼顾读者多方位、多层次的需要,尽可能使刊物在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上达到较好的统一。”

  对于这份刊物,众多文坛前辈不吝赞美之词:

  冰心先生在创刊十周年时题词致贺,“……祝她永远做个灿烂长桥”;

  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称刊物为“开风气之先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一座亲情、友谊之桥”;

  台湾诗人洛夫赞叹,“完成的不仅是一座桥梁的使命,更是一种使海内外中国人的,千万缕情的交融,千万颗心的凝聚的工作”;

  台湾诗人余光中也说:“《台港文学选刊》……从早期的青涩到近期的甘美,无论在选材、编排、美工,还是在评论等各方面上,都有显然的进步;不但令广大读者感到高兴,也令台港两地的作家有知音之感”

“架桥人”杨际岚:三十载《台港文学选刊》春华秋实,牢记窗口和纽带使命

郑愁予(左)与杨际岚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是杨际岚全程参与的另一项专业领域。从全国来说,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是最早成立的专门研究台港澳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省级学术团体,1988年11月成立时,福建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刘登翰被推选为会长,杨际岚则被推选为秘书长。2005年,杨际岚接任会长。

  早期,以台湾文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组织撰写《台湾文学史》是创会之初的主要学术活动。杨际岚参与的《台湾文学史》,由刘登翰主持,分成上、下两卷,包括总论、古代文学编、近代文学编、现代文学编和当代文学编,共计120多万字,分别于1991年6月和1993年1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架桥人”杨际岚:三十载《台港文学选刊》春华秋实,牢记窗口和纽带使命

林青霞(左)与杨际岚

  《台湾文学史》出版,在学界引起震动。台湾著名新生代作家林燿德在《雨后,跨海彩虹》中,称其“就资料汇集的能力,观念的更新,研究的扩张,以及全书规格与文体的整合等层次来看,都是目前两岸最重要的一部台湾文学史”。该书后来获得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文艺图书一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此后,研究会又相继完成《香港文学史》和《澳门文学概观》的撰写出版工作,主办、承办或参与举办一系列学术会议活动,推动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学科纵深发展,成果斐然。

  研究会还参与发起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2002年,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创立。这家学会由国务院侨办主管,开展多种学术活动,增进海内外华文文学作家、学者交流。2014年和2016年,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在分别广州、北京举行,各有约四百名作家、学者与会。杨际岚承担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和世界华文文学联盟副秘书长之责,全身心投入。

【责任编辑:刘必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