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六十五

“老蔌”陈叔侗:毕生文事尽丹忱,戮力史志留闽声

2017-07-20 09:42:01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礼林

“老蔌”陈叔侗:毕生文事尽丹忱,戮力史志留闽声

陈叔侗校注的《三山志》

  师从晚清最后一榜进士陈震 熟读《尔雅》开启文史学习之路

  1929年12月,位于福州南后街的黄巷内,当地名门望族陈家诞下一名男婴。其饱读诗书的祖父引用《论语》泰伯篇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中的“侗”字作为其名,希望其做个正直、博学、谨慎、诚恳守信用的人。

  “我爸和我祖父对我影响很大,他们是我人生文化道路的启蒙者。”陈老说道。其出生于福州书香门第:祖父为清末留日留学生,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在日参加同盟会,民国时期曾担任福建司法司司长、苏州高等法院院长;父亲系辛亥革命元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北伐先锋团团长,与蔡廷锴、蒋光鼐系同学,共同参与了1933年的福建事变。

  “但我文化道路的真正领路人,却是我的一位恩师,是他带我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陈老补充道。其8至12岁师从福州著名学者陈震。陈震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是清朝光绪皇帝年代的翰林,官至吏部主事,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榜进士,和陈叔侗祖父是挚交。

  1937年,其祖父去世,彼时陈震刚好从广东回福州,便前来祭奠老友。其间陈震看到陈叔侗聪颖机灵便叫其背一首诗听听。“我便把《琵琶行》从头到尾背一遍给老师听。”陈老回忆道,他记忆尤新甚至现场背诵起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据他回忆,彼时老师非常严格并讲究学习的程序和规律:首先让他掌握国学的入门钥匙——《尔雅》。从四书开始讲,每天上午读经、下午读史,隔两天读一篇诗文。老师上课只重讲解不重背书,能理解并复述出来就成。经过老师系统教学,就在陈叔侗八九岁年纪,便对周秦两汉,下至唐宋的诗词文章,留下深刻记忆。

  但好景不长,其跟随老师学习国学的美好日子在1941年画上句号:同年福州沦陷,而老师也因拒绝配给粮名册,绝食而逝。他开始步入新式学堂,读初中高中。

  1949年,其人生迎来第一个转折点:入伍参军。而其从入伍开始做的事情,反倒成了其一生的“饭碗”:从事美术相关事宜。原来,刚到部队后,其就表现出了过人美术底子。“在教导团3个月后毕业,而毕业刊物两大黑板都是我画的哩。”陈老自豪地说道。其美术功底何来?原来,福州沦陷时,家中有收藏的《芥子园画谱》和《翰墨园画谱》,自幼练习书法的他便拿起画笔临摹。恰好陈子奋与其父是好友,名师指点,提升很快。

  从此,凭一支画笔,他从部队画宣传连环画到省电影制片厂当美术设计,最后在省博物馆从事陈列设计直至退休。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