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六十九

“老骥”陈章武:踏遍青山人未老

2017-08-04 16:40:53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礼林

“老骥”陈章武:踏遍青山人未老

陈章武

  36岁正式步入文坛追逐作家梦 取笔名“章武”意在新时期“推陈出新”

  陈章武永远也忘不了1978年春天。

  那年,他被调到福建省文联的《福建文艺》编辑部。36岁的他从那天起,正式踏入文坛。他的文学梦重新被点燃,他开始使用“章武”的笔名,以示在新时期“推陈出新”。

  此时的他,已有在南靖长达9年的基层生活经历:他当过临时校长,当过“赤脚记者”,当过“编外秘书”……拥有难能可贵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同时,在那个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风起云涌,大量文学作品井喷,而文艺青年们的学习热情更是井喷。

  基层积累、省级平台,再加上文艺界“第二个春天”,陈章武开始迎来自己事业“第一个春天”。从1980年开始,《福建文学》在全国率先开辟涉台文学专栏《台湾文学之窗》,即由陈章武和杨际岚负责,反响巨大。1984年,他参与筹办了《台港文学选刊》,该书由时任省委书记项南亲笔题写的发刊词,问世后像一阵清风,吹遍全国。

  也是在1984年,陈章武第一本散文集《海峡女神》出版,他正式圆了作家梦。为了书名,他费尽心思。在当年,“女神”没人敢用,生怕引发对美国“自由女神”的联想,被冠以“崇洋媚外”头衔。但陈章武用了。“当时我不喜欢沿用历代称谓如‘天妃’‘天后’,因为她们都隶属于男人,‘女神’就不一样,她更具有女性独立自由之精神。”他说。

  以此为突破口,陈章武的散文创作进入第一个活跃期。1991年,其第二本散文集《处女湖》出版。1983年到1985年,他的《北京的色彩》《武夷山人物画》《高山矮林》等散文开始受到多方面的注目,如《北京的色彩》,不但好评如潮,还入选全国语文教材。

  时光如水。 当谈及为何退休之后仍如此努力时,陈章武坦言:拄拐十年来,越发觉得生命可贵,时间紧迫。为此他给自己定下两条准则:可做可不做的事,不做;非做不可的事,尽可能提前完成。也因此,他常“吝啬”得闭门谢客。但他又异常“大方”,不但关注全省文学创作,为新人新作作序,还关注福州闽都文化的发展,陆续写了《家住黄巷十八年》、《从梅溪口到太平洋》等近20篇文章。

  谈及未来,陈老笑而不语。只是写了一句罗马尼亚诗人的诗句共勉:“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也要种好今天的苹果。”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