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七十

“革新者”石齐:三象合一创立新中国画,探求传统章法的艺术新生

2017-08-08 10:23:25来源:福州新闻网

“革新者”石齐:三象合一创立新中国画,探求传统章法的艺术新生

1997年《颂长城》

  退隐画坛探真谛,开创“三象合一”的创作理念

  上海世博会期间,在世博中心一楼大厅摆放着一架被称为和谐之声的外壳艺术钢琴,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汇集了全球顶级钢琴制作工艺,并与当代彩墨艺术相结合的艺术钢琴。

  在钢琴的外壳上,由全世界超过40多种不同种类的稀缺木材,全手工镶嵌和拼接打造而成,堪称世界孤品。这架钢琴,由德国顶级钢琴公司历时四年制造而成。而钢琴表面的水墨画——孔雀则出自石齐之手。

  说起这幅创作于1989年的作品,石齐告诉记者,他从1980年开始画孔雀,这幅应该是一张代表作,它综合运用写意、工笔、抽象和表现等技法,是对传统中国画的“革新”。

“革新者”石齐:三象合一创立新中国画,探求传统章法的艺术新生

2017年7月28日,石齐(左三)在家乡福清镜洋镇省亲。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沿着70年代的传统老路走下去,他会轻松续写自己人物画的成功与声望。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充满挑战的探索之途。

  “艺术家不应该关注市场,应该给后人留下更多优秀作品。”石齐说,“有些画家注定要孤独和失去。”

  早在1980年,石齐在《中国美术报》就提出了绘画艺术形态有三象——抽象、具象和印象。三象各有优点,要真实就具象,要似与不似就印象,画面没有物象的就抽象。从此,他致力追求“三象合一”的新意境,且一发不可收。

“革新者”石齐:三象合一创立新中国画,探求传统章法的艺术新生

2017年7月29日,石齐向中国海警“福清舰”赠送画作《华夏河山》。

  进入80年代,石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整整5年,他都在和自己较劲,不再画传统的中国画,每天除了信手画15幅连环画外,就是在宣纸上把原来的画拆散、改装、分化,从多方面寻找水墨与色彩的融合之法。这时候,他已经领悟,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生活的表象,而在于个性和鲜明的表达。

  但是变革始终是不容易的,很多画家也尝试着对中国画进行变革,但因为突破不了自身的局限而回到原点。石齐坦言,这五年,他没有画出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身边也有无数的同行好心劝他回归传统,都被他当成“耳边风”。

“革新者”石齐:三象合一创立新中国画,探求传统章法的艺术新生

2017年7月30日,石齐参观福清美术馆,挥毫留下“融情夏意”四个大字的书法作品。

  实际上,他对于中国画的思考要远深于大多数画家。他说:“中国画在外国人看来千篇一律,因为风格太像了。我们需要革新,需要有更多个性的东西在里面。”在他看来,创新中国画是“点自家灯火”,因循守旧是“老牛拉破车”,唯有转型才是中国画登上世界舞台的出路。

  当然,石齐也曾一度迷惘,想过放弃,特别是遇到好友、同行的不理解。但在关键时刻,骨子里的傲气又展露无遗,“我告诉自己,福清人闯荡世界,就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我不做出一番成绩,绝不回家乡。”

  90年代,石齐热衷于装饰和表现主义的艺术特点,兼作油画、雕塑、书法。而改革开放后,西方艺术被大量引入中国。毕加索、米罗、波洛克等人的作品,把他朦胧的变革思想给激活了。

“革新者”石齐:三象合一创立新中国画,探求传统章法的艺术新生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同步地,这种摸索也是到了90年代以后,才逐渐开始清晰,他顺势提出自己“三象合一”的完整理论体系。其学术价值在于把传统水墨笔法与现代派色彩相结合,丰富了中国画的语言,并强调个性化的风格,成为当代中国画创新型的样本——他把这定义为“新中国画”。

  1994年,石齐回福建老家的海边写生,回来后创作了反映惠安女劳作场面的画作《辉光无限》,画面中变换、交错、融汇后所呈现的大视觉效果,正是石齐所追求的。这是石齐向现代艺术迈进的重要一步。

“革新者”石齐:三象合一创立新中国画,探求传统章法的艺术新生

石齐老师在创作。

  之后,石齐渐渐把自己的创作理念融入与创作之中,并创作《独尊图》《白蛇传》《罗汉宫》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作品。

  进入21世纪,他的创作更加自由。他把中国传统的笔墨第一转化成结构第一,作品中越来越忽视主题,忽视所谓的内容与意义,而更注重视觉的表达和意境的抒发。

  他成功了!2012年,石齐6个不同时期创作的50多幅油画及中国画在法国卢浮宫展出,得到权威认可后名声大震,其作品的收藏价值也水涨船高。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