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八十二

“侯官山人”曾光明:书心扬国粹,梦笔写春秋

2017-09-22 15:14:07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侯官山人”曾光明:书心扬国粹,梦笔写春秋

曾光明生活照

  独创“知足常乐”等合体字,欲让民俗艺术登入大雅之堂

  经年累月,曾光明的书法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凝重拙朴、自然率真的风格。已故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时任福州霞光画院院长卓斌青曾评价,远观曾光明的作品,遒劲、朴实、厚重、洒脱;近观则有儒雅自然、飘逸灵动的视觉魅力,“使不懂书法者也感觉到其中的如虹气势和古朴之韵”。

  不过,曾光明最为人熟知的一面,不仅仅是他在传统书法领域的不懈追求,更多的是来自他首创的多幅“合体字”作品。

“侯官山人”曾光明:书心扬国粹,梦笔写春秋

“知足常乐”合体字。

  中国民间常将一些带有吉祥含义的短语合写为一个字,以祈求吉祥,常见的如“招财进宝”“双喜”“黄金万两”“孔孟好学”“日日有见才”等,称其为“合体字”,深受百姓欢迎而千古流传,也是中国民俗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合体字最大的特点是,共同部首可以共享,多数字没有读音,但都能“顾字思义”“一看即明”, 也是中国文字神奇而又有趣的地方。

  2009年,为表达自己临近退休前的心境,曾光明想创作一个“知足常乐”的合体字,鼓励自己开心过好退休后的每一天。前前后后琢磨了有一年,终于在2010年5月8日定稿,后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被媒体关注并报道,随后引起各大媒体、网站跟踪报道和转载,成了“网红”。

“侯官山人”曾光明:书心扬国粹,梦笔写春秋

《美丽西园》

  面对记者,曾光明指着墙上悬挂的“知足常乐”合体字进行解读,眉眼间神采飞扬,至今仍可感受其身上充溢着的创作激情。他说,“知足常乐”四个字有三个“口”,如何共享这三个“口”,成为创作时最大的难点。

  经过反复思考,他将“知”字矢下点与“乐”字白头撇共用,知之“口”与足之“口”共享,足之底与常字头共享;繁体乐字右绞丝旁化为“点”与常字宝盖左点共享。此外,为避免知与足合并字的“口”字与常字的“口”雷同,“常”字的“口”巧妙地使用了草书的一点代替。

  “知足常乐”合体字以四个大字为主体,另配以精妙的落款,先解其合体字之意,再配清代文人纪晓岚恩师陈伯崖的一幅自勉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整幅作品可谓古今合璧,章法布局合理,书写流畅,毫不生涩扭捏,一时间引起热议。

  随后,他创作“合体字”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又接连捧出了“吉祥如意”“宾至如归”“一生平安《福》”“上善若水”“百岁生日《寿》”等合体字,经福建省版权局受理登记获版权保护。

“侯官山人”曾光明:书心扬国粹,梦笔写春秋

合体字“福”,由“一生平安”组成。

  特别是由“一生平安”四个字合写成的《福》字,这是曾光明在2013年春节前创作,向全省人民拜年的吉祥字,成为2013年新春佳节最具特色并最受欢迎的“福”字。其妙在于福字左边的示字旁,看是“示”又是“平”字,而“一口田”却被“一生安”给替代。就这样,一个自然大气、喻意深远的“一生平安”的《福》字,给有福之州和“福”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颇受百姓的喜爱。

  但是,业界对他创作“合体字”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合体字应归属民俗文化的范畴,不属于主流书法艺术,名家不屑为之。对此,曾光明也认真进行了一番考证,用事实予以回应。

“侯官山人”曾光明:书心扬国粹,梦笔写春秋

《作为中国人,写好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字,是天经地义的》

  据史料记载,现在人们新婚常用的“囍”,就是王安石面对“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双喜临门,挥毫在红纸上将两个“喜”合写成了一个大大的“囍”字,相传到今而倍受人们的宠爱。另外,相传“日日有见才”也是唐伯虎在明代正德元年间创作的。当年,唐伯虎为了勉励自己每天都能增加一点知识,每天都有一点收获,从而创造了这个组合字。在江南,无论是文人还是商人,都喜欢把这个字剪成门帘挂家里,或做成工艺品馈赠亲朋好友,就是为了讨个彩头。

“侯官山人”曾光明:书心扬国粹,梦笔写春秋

《做堂正的中国人,写漂亮的中国字》

  2012年国庆节期间,为期五天的曾光明的书法艺术展在福州画院开幕。这次个人作品展,曾光明首次将自创的合体字带入展厅,实现了让民俗艺术登入大雅之堂的愿景。

  在曾光明看来,艺术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只要老百姓喜欢,就是艺术家的创作目标。他认为,不能说民间的东西都是“俗”的,要知道,“雅”也源于“俗”,如果非要说是“俗”,也不是“俗气”,而是“通俗”。“老百姓一看就懂,一点就通,让大多数人都看得懂,这就是‘通俗’。”曾光明说,艺术作品既要优美高雅,也要通俗易懂,让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欣赏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字艺术,这才叫“雅俗共赏”。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