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九十六

“长乐山翁”陈冷月:常有诗书振腹 谁言冷月无声

2017-12-15 14:53:01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礼林

“长乐山翁”陈冷月:常有诗书振腹  谁言冷月无声

陈冷月擅作焦墨山水。图为他在自己的花园作画。

  拜闽都八才女刘蘅为师,收徒续诗学香火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冷月无声常自照,照余游艺依乎仁。”这首诗是他对自己名字“冷月”的解读。

  但其实不为外人所知的是,关于他的名字,还有许多故事。

  陈冷月原名叫“陈仁岳”,1968年,他遇到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恩师后,他有了“新名字”。恩师不但倾囊相授,教他如何吟诗作画,更是给他改名为“冷月”,意“低调处世,为人如月般纯洁”。

  这位恩师就是“闽都八才女”之一的刘蘅。回忆起这段师生情,他说“刘老就是我的母亲”。

  他曾写了多首诗纪念恩师:

  “平生着意恋缥湘,才女令名播远方;一炬青山烧骨相;诗情画意接天长。

  人间恩怨莫轻论,卓立艺林世所尊;高阁无人空易主,不知何处吊诗魂。”

  据陈老介绍,能拜刘蘅为师也是机缘巧合。1968年,自己的一位同班同学恰好就在当时任省文史馆馆员的刘蘅处学习诗画。

“长乐山翁”陈冷月:常有诗书振腹  谁言冷月无声

陈冷月在作画中。

  他回忆说,跟刘蘅学习的最大收获是:学到了“读书第一、作诗第二、画画第三”。有个细节让他印象特别深刻。最初跟从刘蘅本想学画,但恩师却劝他说:“要先学字,再学画。尤其要多读书,深明事理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

  相伴恩师40载,在恩师影响下,他陆续读了《论语》《辞海》《唐宋八大家文集》《古文观止》等书。“对我思想的升华、古文的领悟,都有很大帮助。”他说。

  老师尽心尽力,陈冷月也投桃报李。在那特殊历史时期,刘蘅被停薪十余年,而膝下无子,晚景凄凉。陈冷月从微薄工资中每月提取三元赡养。即使在1978年去香港定居后,陈冷月每月仍按时托亲友给恩师送去100港币作为生活费,直至恩师辞世。

  在一封给陈冷月的信中,刘蘅曾写道:“老人长此受弟之厚养,实在不安,既是惭愧,又是喜慰。眼见多少亲生儿女冷若路人,吾何幸也,吾不孤也!”

  1998年,刘蘅以104岁高龄离世。陈冷月千里奔丧扶灵。他写诗道:“灵龛寂寂向山阿,夜半伊谁唱挽歌;悲籁无声轮自转,心头我独诵弥陀。”

  “对我这种孤儿,好不容易来人间一趟,就要把人生活得透彻。”陈老笑道,对于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如是说。退休后他除了出版诗书画集,也收了些徒弟,以传承衣钵。他拿出厚厚一叠待整理的诗稿说,不管活多久,还要写诗,要出诗集,要赞美生活、歌颂生命。

“长乐山翁”陈冷月:常有诗书振腹  谁言冷月无声

陈冷月在介绍自己的画作。

  【各方评说】

  刘蘅(同光诗派闽派殿军人物何振岱学生,原福建省文史馆馆员),曾评价道:

  诧其天资聪颖、秉赋刚毅,造诣与日俱进。观其诸作,岂仅胜于蓝、而于出蓝之外自成一格。所谓学我而不我似者也。盖冷月知自奋勉,襟期淡逸,实有以致之也。夫诗书画,过之瑰宝,士之钟灵,而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体现也。冷月能诗能画亦能书。画从诗书入手,后历名山炉冶造化,识见既丰笔墨融会,遂造沉雄苍润,曲折幽深之境,画必可游憩,可栖迟、可登高吟啸,可临流赋诗。

  杨东平(福建省画院副院长、画家),在一篇名为《诗人画家隐者——解读陈冷月的诗书画》的文章中写道:

  画从四王入手,通临宋元明清以及荆关董巨诸家。心慕手追,根柢深厚。多年来专研二黄画理,得黄宾虹用墨、黄秋园用笔之神髓。皴擦渲染、精练老辣。又得张大千,刘海粟泼彩泼墨之法。彩墨相激,飞霞流动。沉雄秀茂、浑厚华滋。林木蓊郁,山势磅礴。而无摹古泥古,陈陈相因,甜熟柔弱之病。

“长乐山翁”陈冷月:常有诗书振腹  谁言冷月无声

陈冷月在作画,一旁弟子在学习。

  【代表作品】

  著有《掖海楼集》五卷、《陈冷月诗画集》、《陈冷月绝句三百首》、《诗词歌赋书画集粹》、《题画诗词》等。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