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一〇二

林公翔:澄怀观万象,“意园”品闽艺

2018-01-22 15:07:25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林公翔:澄怀观万象,“意园”品闽艺

林公翔自画像。

  从纯文学创作跨入美术评论,挺起“闽派”旗帜

  多年前,由福建美术出版社精心打造的《艺术福建—林公翔艺术访谈录》面世,这是一部近40万字的美术评论专集,全彩印刷、图文并茂,堪称福建美术界当年的一桩盛事。

  翻开目录,该书收录了林公翔对40位艺术家的专访,门类包括国画家、油画家、漆画家、雕刻家等,呈现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个人经历、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可以说,较全面地展示了福建当代艺术家的创作风貌和学术水准。

  从纯文学创作跨入美术评论领域,林公翔认为并不突然,而是“重拾儿时梦想”,将自己对于绘画的最初的美好情感重新链接。“这部书确实记录了我个人一段时间对另一种文字的迷恋,同时也记录了我近年来个人兴趣的转变和个人文字风格的转型。”

  林公翔说,他对艺术的痴迷可以追溯到童年和少年时光。

  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画画,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上小学时有一次曾经偷偷从母亲的口袋里拿了两元钱去买颜料,结果被母亲发现,母亲还当着他的面在叔公面前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孩提时代的他是大人心目中少言寡语的羞涩少年,在那一刻真是“无地自容”。

林公翔:澄怀观万象,“意园”品闽艺

林公翔的扇面字画作品。

  初中时候,他的一幅作品曾经在如今已成为孔庙的福州少年宫展出,作品的内容记忆犹新,“是用粗糙的毛笔在粗糙的宣纸上画成的,一位胸前挂着红领巾的少年提着浆糊桶,抱着一捆大字报,少年意气风发,目光炯炯有神。”

  尽管没有进入专业美术院校学习,但丝毫没有阻挡他对美术的追求。大学时,他既写诗,也画画。“艺术永远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期待,同时充满感恩。”在他看来,艺术常常会让自己有一种醍醐灌顶的觉悟,告诉人们在烦琐的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持一种优雅的姿态,并且不要轻易迷失了方向。

  最初开始写美术评论,源于他主编的杂志开设了“当代艺术家专访”的栏目,每个月固定要采访一至两位艺术家。此外,近20年时间里,他和朋友共同主持一本美术类学术双月刊,对艺术的各个门类逐渐从陌生到熟悉,对艺术作品的品鉴能力和眼光也逐步由门外到门内,因此“一旦提笔作文,便一发不可收拾”。在这本书中,他以作家的笔触和视角,记录着他和福建艺术家们的点点滴滴。

  在林公翔的家中,客厅、书房、画室、卧室,甚至卫生间,随处都可见艺术家们的作品,还有的作品大大小小垒在一起,或许要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来存放。他还有一个专门的书橱,摆放他的朋友,一些艺术家、作家签名的图书。他说,“不是收藏,都是赠予,每一幅画、每一本书都是一段友情的见证。”

林公翔:澄怀观万象,“意园”品闽艺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周谷城为林公翔题写书名。

  林公翔认为,美术评论家要在美学理论上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在重大的学术问题上有明确的立场和观点:即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有艺术的敏感性、引导性和倾向性,能不断在美学领域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主张,对那些有原创精神,有思想深度,有艺术技巧的美术作品要鼓励和支持,对那些粗制滥造、品位低俗的作品要反对和批评。

  多年浸淫福建艺坛,林公翔对时下业界呼声甚高的“闽派绘画”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从美术风格史和美术地理史的角度而言,一个画派的界定必须具有如下的涵义:一是相近的思想倾向和艺术主张;二是相近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三是具有高水平的领军人物和骨干成员;四是生活创作地域接近可以经常对艺术进行紧密的切磋。他觉得,目前福建美术依然处于有高原,缺高峰的状态,没有扎根本土、引领全国风气的艺术家群体,故而“闽派绘画”还需时日,但发展势头良好,属“正在进行时”。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