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廿载墓碑失而复得 半岭凸现先儒遗迹

2015-06-29 11:13:3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失而复得的北山先生墓碑

  □史林折枝

  ■曾江 文/图

  1993年初,笔者随县文化馆老潘同志前往竹岐乡半岭村,在当地村民导引下,拜谒了陈北山先生墓。陈北山墓在半岭村猊山仑,坐北朝南,面对凉伞山。墓因年代久远,历经多次重修。坟前立有花岗岩墓碑一块,高0.94米,宽0.50米,厚0.10米,系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所立,碑阴刻右读直下楷书文字,碑文曰:“乾隆壬辰仲夏,奉旨重修,宋先儒太子太师北山陈先生之墓,十六世孙棠立”,字径0.10米。在距墓园百余米的山脚下水渠上,横架一块清道光六年(1826年)刻的先贤宋太子太师陈北山先生墓园护界碑,碑高1.66米,宽0.61米,厚0.11米,碑文记载着侯官“正堂黄”为陈北山先生墓保护范围等有关内容。

  陈孔硕,字肤仲,一字崇清,侯官(今福州)人,徙居怀安。从小就立志苦学,以圣贤自期,初从张 、吕祖谦游,后偕其兄孔夙受学于朱熹。宋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调婺州(今浙江金华)户曹,改处州(今浙江丽水)教授,成就后学不少;在瑞金,尝新文庙,置社仓,民蒙其惠;在淮东,叛寇胡海挟金虏来袭,他遣子陈募壮士破之。移广西,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事务。除福建安抚司参议官,凡其所莅俱有古良吏之风。不久请辞,主管千秋鸿禧观。累召不起,进秘阁修撰,官至尚书郎。其子陈 ,宋开禧元年(1205年)进士,历官至江东安抚使、兵部尚书、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等。卒赠少师,谥忠肃。墓葬南屿双龙土牛山,毁于20世纪60年代,仅存石像。陈孔硕工书法,以篆书和隶书见长。史载:“孔硕雅工篆隶,真德秀跋其帖,称其辞章、翰墨为近代第一,学者称为‘北山先生’。”

  1993年,笔者到广西桂林师大学习,在桂林隐山拜观北山先生于嘉定七年(1214年)篆书《卦德亭铭并序》摩崖石刻一段。北山先生著有《中庸大学解》、《北山集》等行世。

  民国陈衍所编《福建通志》与《闽侯县志》,误将北山先生墓与其子陈 墓混在一起,所以,北山先生墓的发现很重要。遗憾的是,仅间隔月余,当笔者再次赴半岭村猊山仑复查北山先生墓园时,墓碑已佚,几次打听均无下落。20多年来,心中若有所失。虽然当时已对北山先生墓园及墓碑作了简单的记录,并收录在拙作《闽侯文物》中,但因没有留下照片资料,影响了先儒墓园的管理保护,遗憾之至!

  2013年底,笔者前往竹岐乡文物调查,向竹岐乡组织委员叶爱华和半岭村书记黄宗明谈起北山先生墓碑失落之事。叶委员与黄书记对此事十分重视,组织村干部对墓园周边进行清理,组织人员四处打听了解。据反映,该碑被一村民移置作为筑井材料埋入地下。黄书记组织人员连夜挖土寻碑。“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块掩埋地下20年之久的墓碑,终于再见天日,重新立在北山先生的坟墓前。

  当笔者登临猊山仑北山先生墓园拍照时,黄书记指着整修一新的墓园,高兴地说:“宋儒学大师北山先生墓在半岭,这是半岭村的骄傲!我们将尽力管理、保护好先儒遗迹,使它成为半岭村一大人文景观,弘扬儒学精神,发展先进文化,为半岭村创建‘美丽乡村’发挥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