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碧血丹花开棋盘

2015-07-13 14:35:02    来源:福州新闻网

  □史林折枝

  ■林美芳

  每次走进透堡,总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尤其参观“棋盘堂”,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棋盘堂”坐落在透堡镇西门外西门村的石井旁,面积约450平方米,东西两面设封闭式防火墙,中间留天井和放生池,正厅灰瓦铺盖,穿斗式木构架通间。房子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一座普通的老房,处处却散发着浩然正气。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响应孙中山的号召,黄忠炳、曾守辉、郑瑞声、黄克安、王灿登等革命热血青年,秘密聚会,成立了“广福会”。不久,“广福会”改为“光复会”。“光复会”组织不断巩固壮大,成为同盟会福建支部的一个坚强团体。宣统三年(1911年)春,孙中山决定在广州举行起义,派林觉民由日本东京返回福州招募爱国志士前往参加。林觉民传达同盟会的决定,吴适迅速从“光复会”成员中挑选22位武艺高强的青壮志士,组成“连江敢死队”。他们从“棋盘堂”开拔,到尖墩上船,在马尾转船经香港后抵达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

  在激烈的起义战斗中,吴适率领的“连江敢死队”9人(黄忠炳、曾守辉、郑瑞声、黄克安、王灿登等)英勇就义。《黄花岗烈士殉难序记》碑刻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乃伟人之所能,而常人之所难能者也。”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当年牺牲最多者,当推“粤之花县”“闽之连江”。

  走进天井时,右边墙壁上的英烈们的遗像赫然入目。立在遗像前,大家陷入深深的哀思……

  黄忠炳(1867—1911),字赤中,出生于连江县透堡镇南街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9岁入私塾读书,不久因家贫辍学务农,农闲入深山采药。青年时的他,相貌英俊,气宇不凡,喜欢玩枪使棍,棍法尤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他与曾守辉、郑瑞声、黄克安等秘密组织“广福会”,是“广福会”的中坚人物,与吴适等一起积极发动农民群众,宣传救国必须革命的道理,揭露清廷专制腐败。不久,会员发展到300多人。活动经费困难,他与曾守辉倡议会员捐款献物,带头把祖遗的山田二亩、房屋一间卖掉,全部捐助“广福会”。宣统三年(1911年)春,他随吴适率领的22名志士组成的队伍,在马尾搭船到香港。三月二十九日早晨到达广州,编入黄兴率领的“选锋队”。下午5时30分,“选锋队”由小东营出发,向两广督署发起进攻,黄忠炳等人首先冲入督署,见总督张鸣岐逃跑,就转战军械局,遇水师提督李准卫队围攻,被清军冲散,天黑不辨道路,跟随吴适暂避理发店空屋。次日清晨被俘,死于杖下,时年45岁,在广州起义八百余志士中年纪最大。

  王灿登(1875—1911),出生于连江县透堡镇西门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性情坦率,嫉恶如仇。他虽务农,但在家乡武风甚炽、革命气氛浓厚环境的熏陶下,闲时好学技击,身手不凡,常与黄忠炳、曾守辉等人切磋拳术棍法,有“王铁头”之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王灿登加入“广福会”,宣传革命道理不遗余力,每论革命他总是说:“如山轰石不至平地不止,未知何日到平地也。”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同盟会决定举行广州起义,王灿登听到消息,积极报名参加,对人说:“年来抱负,今天当可实现矣。”三月二十九日,他与黄忠炳等同随吴适一行到广州小东营,编入黄兴率领的第一路“选锋队”,攻打督署,后又转战军械局,遇强敌而不畏惧,巷战中被敌军冲散。翌晨被俘,英勇就义,时年36岁。

  还有魏金龙、陈发炎、林西惠、罗乃琳,都在“棋盘堂”的英烈榜上。他们不惜把青春热血抛洒,不惜把温暖的亲情割断,不惜把宝贵的生命捐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他们同长乐籍烈士刘六符一起,被誉为黄花岗“福建十杰”,他们的英名镌刻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上。

  “碧血写青史,棋盘映丹心”。辛亥革命的风雨浪潮过去104年了,但先烈大无畏的民族气节和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仍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里。后辈们更没有忘记,在“棋盘堂”前刻下一副楹联:“德庇人间招百福,恩沐尘世佑万家”,表达了对先烈的怀念之情。

  (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供稿)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