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谈福州话中的“一”和“蜀”

2015-07-06 16:01:41    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方言辨析

  □赵麟斌 黄曦

  福州话用来表示数字1的,包括“一”和“蜀”两个词。

  福州话中的“一”,音[rir23]。在福州著名的地方韵书《戚林八音》中,“一”音“莺宾切”,这个读音在多数古代韵书中没有体现,但在杜甫的《长沙送李十一衔》诗中有“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之句,《杜诗详注》云“一读伊真切。”“莺宾切”与“伊真切”的读音是相同的,折合今音当读如yīn。这一读音不仅与今天的普通话、福州话读音相差甚远,同莆仙话、客家话及闽南话等其他闽方言的发音也有很大的不同。寻讨古代韵书可以发现,在普通话、福州话中与“一”字发音相同的“邑”字,在《集韵》中有“於汲切”、“遏合切”两种读音。“於汲切”与今天的普通话发音相同,“遏合切”折合今音则读如è,这个读音与福州话中“一”的发音更为接近。

  福州方言中也有用“蜀”来表达“一”义的。“蜀”字在福州话中音[suor5]。与《广韵》所载的“市玉切”、《集韵》所载的“殊玉切”,差别较大。据《后汉书·刘焉传》记载:“兴平元年,征西将军马腾与范谋诛李傕,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李贤注:“汉代谓蜀为叟”。可能汉时“蜀”本音“叟”,与今天的普通话读音略有不同,而与福州话的读音比较接近。

  “蜀”字做“一”解,可见于很多古代典籍。《方言》第十二:“一,蜀也。南楚谓之蜀。”《管子·形执》“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惠栋注:“‘抱蜀’,即《老子》‘抱一’也”。章太炎先生的《新方言·释言》中,则直接记载了福州话中的这种语言现象:“福州谓‘一’为‘蜀’,一尺、一丈、一百、一千,则云蜀尺、蜀丈、蜀百、蜀千,音皆如束。”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书中,有很多以同音字“石”代替“蜀”字,如魏应麟的《福州歌谣甲集》中即将“蜀粒橄榄蜀碟姜”写作“石粒橄榄石碟姜”。相对于“蜀”字,“石”在字义上尚不能与“一”很好地联系起来,故此次我们在编纂《福州话实用字典》的过程中,选用了“蜀”字作为“一”的方言本字。

  福州话中的“一”和“蜀”,虽然都是表示数字1,但二者的读音差距甚大,在用法上,“一”和“蜀”的作用也各有不同,体现了很大的互补性。具体表现在:

  1.二者皆可以作为自然数单用,如数数时,可以说“蜀、两、三、四、五……”,也可以说“一、二、三、四、五……”。但在顺序数数时,“蜀、两”和“一、二”不能交叉,“蜀”后面必须跟“两”,“一”后面必须跟“二”。此外,在表达上,“蜀、两”具有口语色彩,“一、二”有书面语色彩。

  2.在多位数中,“一”只用作余数,不用作系数;“蜀”则多用作系数。例如“一百零一”,在福州话中多读作“蜀百零一”,这里的“蜀”是系数,“一”是余数,二者位置不能混淆。蜀字作为系数词,并不是福州话独有的。与福州话有着密切关系的吴语中,亦可见到这样的表达。如《新方言·释言》载:“苏、松、嘉兴,一十诸名,皆无所改,独谓十五为蜀五。音亦如束。”这里的“蜀”也是用作系数词,只是意义上与福州话有差距。

  3.与量词、动量词结合时,一般用“蜀”而不用“一”。如:蜀斤、蜀日、蜀骹踢过、拍蜀下。

  4.数词前加“第”构成序数,只用“一”而不用“蜀”。

  我们在编纂《福州话实用字典》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了“一”和“蜀”的意义,对词条进行了梳理。读者可以参看与品味。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