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 文艺资讯 >> 文艺新闻

闽剧艺术薪火相传 千年侯官好戏连台

2024-11-22 08:04:59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谭湘竹

新演员新观众新剧本推动闽剧艺术薪火相传 

千年侯官 好戏连台

日前,由闽侯县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选送的闽剧《侯官女人》获第29届福建省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剧目一等奖)。这是本届艺术节中含金量最高的奖项之一,也创下了闽侯县在这个全省最高规格、最高水平艺术盛会戏剧组中最好成绩。

闽剧发源于闽中十邑,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据说始创于明末学者、侯官人曹学佺,其后400年间薪火相传。鼎盛时期,闽剧不但观者如云,戏迷的年龄更是跨越了老中青三代。

作为闽剧的起源地之一,闽侯县闽剧文化底蕴深厚,涌现出了林芝芳、黄铭卿、程道旺等众多闽剧表演艺术家。“充满‘虾油味’的文化土壤、老一辈闽剧人的坚守、年轻力量的注入及一代代的接续奋斗,这些都是闽剧能够传承不绝,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县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主任何官说。

闽剧艺术薪火相传 千年侯官好戏连台刘春玉在化妆中。陈宗兴 摄

新演员——

古老剧种后继有人

日前,在闽侯县文化中心的小剧场内,国家一级演员、闽剧非遗传承人刘春玉给学生上课。她一开嗓,就引得台上台下一片喝彩。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戏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一瑰宝是我们闽剧人的使命。”刚走下戏台的刘春玉对记者说。

戏龄近30年的刘春玉,出生、成长于闽侯闽剧艺术的辉煌时期,自小就对闽剧舞台充满憧憬。长大后,她投身梨园,16岁学戏,18岁登台,30岁主演的《红豆缘》一举夺得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戏剧奖。那是她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是闽侯县闽剧的高光时刻。

“以前我和师父学戏,要三年出师,为了打好基础,再苦再累都要咬牙坚持。现在,政府十分支持闽剧非遗传承,省、市艺校都有专门的闽剧班,有志于此的孩子在校园内有更充裕的时间打基础,资金、器材、锻炼机会一个不缺。”刘春玉说,为此她常常说,学生们赶上了好时候。

闽剧艺术薪火相传 千年侯官好戏连台刘春玉(左)给学生上课。林若野 摄

新观众——

闽剧扎根社区校园

对艺术的追求,源于兴趣。在白沙中心小学,就有一个名为白沙小荷戏曲社团的闽剧特色班。在这里,因为对闽剧浓厚的兴趣,学生们坚持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压腿、下腰,身段、唱腔、把子功,各项基本功一样都不能少。

“2015年,作为学校戏曲特色活动项目的小荷社团成立,让白沙中心小学与闽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外,我们还通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以及定期邀请省实验闽剧团的骨干来校,推进闽剧教学和鉴赏的开展。”白沙小学学区校长杨铭介绍。

历经近10年的积淀,小荷社团已经发展成为白沙中心小学的金字招牌。2020年,社团排练的《紫玉钗》参加福州市中小学生戏曲戏剧比赛,获得一等奖;2021年5月《紫玉钗》参加第25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被授予“小梅花集体奖”。

近年来,闽侯县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积极推进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小荷社团这样的闽剧特色班就是非遗闽剧“向新而生”的缩影。“闽剧要振兴,培养年轻演员固然是重中之重,同时也要积极宣传,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何官说。为此,县闽剧中心通过开展“闽剧研学”“闽剧下乡”“闽剧进校园”等活动,在年轻群体中扩大影响力。

“我们经常去学校演出,发现只要让年轻人走近闽剧,了解其历史和传承,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喜欢上闽剧。”采访中,刘春玉告诉记者。

新剧本——

保留“虾油味”并尝试改良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闽侯县,闽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是一部首邑版的推陈出新篇章。

20世纪50年代,凭借现代戏《红桔记》一炮打响后,闽侯闽剧中心佳作纷呈,先后创作演出现代戏《虎山行》《东海战歌》,新编历史剧《洪武鞭侯》《马江恨》及新编民间故事剧《红豆缘》等60多个剧目,多次参加省市戏剧会演,屡获大奖。

2023年,闽侯闽剧中心和著名剧作家陈欣欣合作,决定联合推出新闽剧《侯官女人》。挑选剧本后,经过近一年的撰写、加工、编排,今年《侯官女人》先后在福州市第26届戏剧会演及福建省第29届戏剧会演上与观众见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闽侯县闽剧工作者也尽可能在保留“虾油味”的同时尝试改良,在舞台、唱腔、化妆上进一步创新。此外,面对编剧青黄不接的挑战,闽侯闽剧中心一方面努力培养年轻编剧,另一方面也通过征集、合作等方式寻找优秀剧本。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创作更多脍炙人口的好戏,希望做到‘吸引年轻人,留住中老年人’,努力让闽剧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何官说。(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林若野)

【责任编辑: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