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册封使林鸿年从琉球带回的珍宝

2014-03-28 20:16:11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林发荣

  □史林折枝 ■林发荣文/图

  林鸿年(1804—1886),字勿村,侯官(今福州)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十八年(1838年),琉球王尚育登基,林鸿年奉旨为册封琉球国王正使,赐一品服。代表清廷前往琉球谕祭故王,册封新王。琉球原是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北海面上的一个岛国,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琉正式建立了藩属关系,绵延明、清两朝,直到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并改为冲绳县才中止。这期间琉球不断向中国进贡,琉球历代国王都接受中国册封。

  道光十八年(1838年),是清政府第七次为琉球王册封。册封使臣到达福州,这是清廷指定的中琉交往的惟一口岸。册封使团挑选吉日从闽江口扬帆出海,远赴琉球。启航之日,福建地方官设宴饯行。林鸿年一行五百余人,除守备、官兵,船户、船员和按规定的随行人员外,还有从客,包括文人、高僧、道士、医生、天文生、书画家、琴师等各方面的专家及能工巧匠,其中不乏闽人。册封使团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代表团,并携带大量的布匹、瓷器、药材及原料和日用品等,远涉风涛、历尽艰辛到达那霸港。

  抵达琉球后,册封使团受到琉球国官员的热情迎接。林鸿年首先代表清廷向已故琉球国王尚灏致祭,然后举行册封大典,宣读诏敕册封世子尚育为王,并赐御书的“弼服海隅”匾额。随后赠送给琉球国王及诸大臣大量礼物。册封完毕后,林鸿年一行逗留琉球长达160多天,游历、讲学,会见移居琉球的华人及其后裔。使团成员还与琉球各界人士进行文化、医术、生产技术等方面交流,留下诸多墨宝,展示了精湛的中国书法艺术。

  下榻在为接待册封使而设的天使馆,林鸿年心情大好,作对联:山中著作精神寿,海外因缘翰墨亲。在那霸游览瑞泉时,欣然题字“源远流长”和“飞泉漱石”两幅,赠与琉球王尚育。后被刻在石碑上,成为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这期间,林鸿年与琉球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宴款之际,酬唱往来。“寓居半载,屡荷盛情”,频频作诗赠琉球王并表明心迹,留有诗句:平生爱花不爱宝,百五韶光恣倾倒。归国后,著《使琉球录》。

  林鸿年廉洁自守,婉言谢绝琉球国王馈赠的宴金,同时禁止随从人员携货勒迫销售。琉球王为此曾上疏清廷,称赞“天使入境以来,裁省供亿(削减供其所需之物)、约束丁胥,……严禁从前滋扰旧规;举国臣民,同声感颂”。据资料记载,林鸿年“屡辞不受,义正词严……却还宴金二封,共计一百九十二两”。《侯官县乡土志》誉以“屏绝馈遗,归舟载石”,这与史实并不尽相符。林鸿年身后遗物中有一对琉球国王送给他硕大如斗的蚶壳,其正式名称为砗磲,号称“海贝之最”,十分稀有。

  砗磲,佛教视其为驱魔避邪的神奇宝物,将其作为镇教之宝,与金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和珍珠等列为“佛教七宝”。我国自古视之为宝,西汉《淮南子》中有一则故事,讲述周文王被囚羑里,散宜生用大贝据说即是砗磲等宝物贿赂纣王而脱险。唐代的苏鹗《苏氏演义》记有“魏武帝以玛瑙石为马勒,砗磲为酒椀”。清朝更是重视砗磲,《清史稿·世宗本纪》载:“冬十月庚子,再定百官帽顶,一品官珊瑚顶,二品官起花珊瑚顶……六品官砗磲顶,七品官素金顶……”清《会典》规定:二品官员上朝时佩戴的朝珠为砗磲制作等。砗磲还可置于佛堂神桌之上或供奉于家中,作为镇宅之宝。康熙年间诗人朱彝尊作诗咏叹:“吾生好奇颇嗜此,砗磲犀象罗笥中。”朝野对砗磲的热衷由此可见。

  琉球国小而贫弱,可贡献之物寥寥。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朝廷曾下旨“琉球国进贡方物,以后止令贡硫磺、海螺壳、红铜,其余不必进贡……着为例”,这里的海螺壳不知是否包含砗磲。既然册封使不肯收受赠金,馈赠中土喜欢的“土特产”也是在情理之中。如今,林鸿年从琉球带回福州的这一对宝贝,已是历史文物。一个陈列在台江区琯后街琉球馆里,可惜已锯去一角;另一个供奉在鼓楼区千年古刹开元寺内,完好无损。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蔡晨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