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船政衙门的建筑特色和选址

2014-04-13 11:15:22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胡珍宝

  史林折枝 ■胡珍宝文/图

  1866年清政府创办福建船政。福建船政存续期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由于时代变迁,许多船政建筑已不复存在,为研究这段历史留下诸多疑问和困惑。历经沧桑存世的老照片则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1867年设船政衙门,处理相关公务,船政的造船工程、船政学堂的人才培养等指令皆出自此处。然而船政衙门早已拆除,世人始终未得见船政衙门真容。原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馆长蔚军委托法国的同学收集了一幅船政衙门老照片,其清晰程度为之前国内未曾见过的。笔者有幸得见这张照片,可以为今天研究船政衙门建筑的匾额、构件、选址等提供线索。

  以往学者们对船政衙门匾额写着什么不明究竟。不用借助任何工具,由这张相片直接辨出船政衙门头门匾额内容,所显部分为“船政”二字。经辨析,可判断匾额内容应为竖排四个字。初步考证为宋体“总理船政”。此前专家的推测、学者的质疑都豁然而解。

  照片上,衙门正门及边门绘有门神,神态生动,正门两边有楹联一对,字数各为十三个,可判定应为“以一篑为始基自古天下无难事,致九泽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八字墙上绘有图案,衙门头门前的一对石狮与今马尾造船厂轮机车间门前石狮一模一样,坊间所传轮机车间的石狮为船政衙门头门石狮可以得到证实。

  船政衙门为坐东朝西略偏南向,照片显示石狮无影子,可推断拍摄时间为正午(12:00—13:00)。照片上的石狮高度等高,拍摄者拍摄位置为衙门正中,按轮机车间石狮高度和照片所显高度为比例,可推断出船政衙门(不含八字墙)宽为16.7167米,高为5.952米,六柱五开间,中间两柱宽为4.943米,其他开间宽为2.975米。衙门底座高为0.85米,台步为七级,每级高0.12米。

  古人觅阴阳宅地颇为慎重,衙门选址犹为讲究。笔者试从古代风水角度和原地貌分析,船政衙门所在之地背山面水,祖山为鼓山,少祖山为登龙岭,主山为婴脰山,可谓群峰起伏,山势奔驰;主山的左右两侧有“上砂”马限山(青龙)和“待砂”长马山(白虎)相拥抱,为避风之地,能遮住外来恶风,增加船政衙门小环境的气势;在船政衙门正前不远处为船政十三厂所在,原为低平的洼地,左宗棠奏请筹建船政的奏折中称此地“水深土实”,为“迎砂”之地。有龙砂环绕的环境还不够,重要的还要观察水的状况。人的生命离不开水,尤其在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国,更把水视作福之所倚,财之所依。观水首先看水口,所谓水口即这个环境的水的入口处与出口处。显而易见,船政衙门正面面对闽江的三江(马江、乌龙江、琴江)汇流之处,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貌。“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则用不竭。”此处为闽江江面最为宽阔的地方,入水面大,去水面小,水来处开敞,水去处封闭,为留财之处。“洋潮汪汪,水格之富。湾环曲折,水格之贵。”(《博山篇》论水)。船政衙门前官厅池从传统风水学上说为点穴之作,长34米,宽14米,官厅池通过船政十三厂水道与闽江相通,两边设有闸门,水位受潮夕影响而涨落,官厅池集天水(雨水)、地水(泉水)、江水为一体,可谓天地人和;船政衙门前近有案山南台山,远有朝山五虎山。形成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环抱形态,为觅龙察砂的理想环境。

  船政衙门所选地点较为理想,惟不足的是,衙门朝向最好是坐北向南,船政衙门朝向则是坐东朝西,想必船政大臣沈葆桢择船政衙门于此,有两层考虑:一是此地处婴脰山脚,意喻船政事业能够得到朝廷的支持,牢有靠山;次年再在衙门正上方山腹处建天后宫,祈求船政事业能得到妈祖庇佑;二是出于确保船政十三厂和船政学堂建设进度,方便处理船政公务等方面的考虑。船政衙门建于1867年(同治六年),船政天后宫建于1868年(同治七年),从择地选址上看,此地无论对船政衙门或对天后宫都是理想的上乘环境,这就可以解释船政天后宫、船政衙门、船政十三厂为何处于一条中轴线上。

【责任编辑:黄新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