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三月

2015-04-21 10:08:52    来源:福州新闻网

荠荠菜

  □福州岁时习俗

  ■梅珪源

  初二日

  谷雨节气,在今年阳历4月20日,意味着气温渐高,雨生百谷。春茶生长达到最好状态,进入采摘的最佳时节,所谓“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初三日

  上巳节。又称元巳,发端于战国,称节于汉代,在阴历三月的首个“巳”日举行,因此每年的具体日期不断变化,为了便于记忆,三国魏以后固定在王母娘娘生日的三月初三日。它起初为巫教活动,主要内容有求子、祓禊。

  △ 据说,上巳的“巳”字即“子”字,上巳节与祭祀高媒(即主管婚姻、生育之神)和以燕为图腾的原始信仰有关。该节最初的意义为求子,故又称“求偶节”、“求育节”。

  △ 古人认为,三月为辰月,“辰为龙、巳为蛇,岁到龙蛇贤人嗟”。“辰”、“巳”在卜卦中都属于“凶”的范畴,所以,在辰月巳日这一天,人们要到水边“以香熏草药沐浴”,“去宿垢疢”,或“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称为“祓禊”,即谋求逢凶化吉的破除之法,此日又称“上除”、“除巳”、“除日”。

  △ 到了魏晋, 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余,坐在河渠边宴饮行乐,谓之“禊饮”。王羲之于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在浙江会稽山阴的兰亭,与众友玩“曲水流觞”游戏时,曾乘着酒兴挥笔写下绝代书法佳品《兰亭集序》。

  据记载,福州人于上巳日禊饮的习俗由来已久,“文雅之士,集于水滨,觞咏畅怀”,地点以东郊金鸡山下的桑溪为多。皇家贵族也不例外,传说闽太宗王延钧与皇后陈金凤曾“偕后宫,杂衣文锦,列坐水次,流觞娱畅,穷日而返。沉麝之气,环珮之响,燎炬之光,达于远近。途中,丝竹管弦,缤纷奏和,清音入云,观者塞道不能前”。

  △ 谚云:“清明插柳,上巳悬荠。”荠荠菜,又名荠菜、上巳菜、菱角菜、地菜、香菜等,属本草菜部柔滑类,叶小色绿,茎细而高,开小白花甚早。谚云“荠荠菜未大先开花”(即早熟之意),在田间、路边、河滩、山坡均有野生。它既是菜中佳品,有“若知此物,海陆八珍可厌也”之说;又具有药用价值,能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之说。

  “流觞曲水记斯时,万户悬青旧俗遗”。古时,家家于是日清晨,在门(窗)柱朝外的一面,离地约六七尺高处,左右对称,各钉上用红纸包住根部的荠荠菜,“谓可避邪”或“祓除不祥”。

  荠荠菜又称“懿旨菜”。一说,先有明太祖朱元璋大开杀戒、马皇后以荠荠菜为标记,暗中保护无辜民众的故事(版本颇多),后有此别称;一说,先因荠荠菜与“懿旨菜”谐音,随后编写故事附会于它。

  闽山庙斗宝。连通文儒坊与衣锦坊的闽山巷南端,宋端平二年(1235年)建有灵应庙,俗称“闽山庙”,祭祀进士出身、曾任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市)判官、生平正直的“应公大夫”卓祐之。古籍载:“每岁三月三日,则聚富室奇玩,竞为杂剧,导神出游,是闽山庙斗宝”,又称“三月三斗宝”。此炫耀斗艳之举,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为按察使周广所禁止,庙亦废。

  初十日

  仙爷诞。仙爷,指的是“霞府福往仙师广化大道端品裴大真人”,简称“裴真人”、“裴仙师”、“裴仙爷”。据闻,他原名周简洁,浙江绍兴人,在宋治平年间(另说在清道光、咸丰年间或咸丰、同治年间)任福建督署衙内幕僚,辅政多施恩泽于民,政余广宣道义、勉人从善,深受百姓称道。

  裴仙爷羽化后,民众感其功德及圣绩,在督署大榕树旁建“裴仙宫”。“享得市尘香火盛,暮春鞭爆遍城闾。”阴历三月均可庆祝仙爷诞,筵宴之盛与土地诞同。城台间讲评话、演闽剧或伬唱等接连不断,其中讲评话之风最盛,俗称“三月台”。

  由于裴仙爷“能福善祸淫,威灵显应”,“恩施下土,德遍闽疆”,供奉香火几遍全市,海外侨胞也奉之甚虔。传说,历任省署首揆在上任之初须前往拜谒,否则将会丢失官印。1923年福建省长萨镇冰集资重修“裴仙宫”,扩建至肃威路;1934年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斥资加盖一层。1980年至1988年,海内外善男信女捐资,将它修葺一新。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