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鼓楼区坊巷与名人

2015-05-25 11:49:49    来源:福州新闻网

朱紫坊

  □榕城琐忆

  ■林恩燕

  鼓楼区三坊七巷属于旧侯官县范围,坊巷内名人故居和遗迹很多,但八一七北路另一侧,旧闽县所辖的坊巷,在封建社会也曾牌坊林立,住过不少名人,有的遗迹还在。这些坊巷曾住过宰相、状元、诗人、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人民作过贡献,不容忽视。如朱紫坊在南宋时代,就曾出过两个宰相,积极抵抗侵略。其他坊巷,如鳌峰坊、孝义巷等也是先贤故里。

  从东街口起至安泰桥止,这一段的东侧亦有较闻名的坊,有朱紫坊、鳌峰坊、三牧坊。

  朱紫坊位于安泰河侧,为古罗城的护城河,后成为内河。坊旧名三桥,因河上有三座桥得名。宋代,此地人烟稠密,水上运输便利。这里曾住有朱姓家族,朱敏兄弟数人,满门朱紫,故称朱紫坊。按宋代朝廷体制,三品官穿朱衣,四品官穿紫衣。满门朱紫,在宋代,福州鼓楼区也只有这一家。后来,此坊出过两个名宰相:朱倬和陈桦,都以抵抗外侮而闻名。朱倬(1093—1163),字汉章,祖敏修,官广东路提举常平,父廷佑,太学博士。朱倬中宣和五年(1123年)进士,初为宜兴县主薄,有政绩,升为左议郎。因反对秦桧和议,被罢官。秦桧死后,他任国子监丞、侍御史。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升任右丞相。时金主完颜亮派兵三十万大举南侵,分四路并进。举朝震惊,议迁都逃避。独朱倬劝高宗御驾亲驻建康(今南京),指挥抗敌,自己随行作参谋。结果,金兵十万人被军事参赞虞允文杀败于采石江,完颜亮被杀,侵略军全线溃退,南宋江山得以保全。朱倬不贪功,自请辞职回福州,死时年71岁,谥“文靖”。另一名相是陈桦(1179—1261),字子华,是朱熹的得意门生。开禧元年(1205年)进士,初任江州湖口县尉。他文武全才,曾在秦州击败勾结金兵的海贼胡海。后为江淮制置使贾陟参谋,设计击败金兵于庐州。因功升知汀州,平闽北贼盗,再升江西安抚使,节制广东、福建、江西三路兵马。平暴有功,升沿江制置使。嘉熙元年(1237年),蒙古兵围光州,他率兵往援,血战三昼夜,卒以援兵不至,退还,自动请罪。淳祐元年(1241年),升参加政事(副相),后因病请辞,回福州朱紫坊,营所居曰“芙蓉园”,今花园弄一带皆其遗址。死时,年86岁,谥“忠肃”。

  朱紫坊亦为明清两代诗人、学者住所。明嘉靖时,诗人傅汝舟(1476—1566)曾居芙蓉弄,郑少谷题其门云:“巷陋过颜,老去无心朱紫;园名自宋,秋来有意芙蓉。”晚明著名学者长乐人谢肇淛(1567—1624)与其父汝韶均居坊内,名所居曰“泊台”。诗人王宇有诗云:“层台出水涯,月色已先知。”清道光时,诗人王廷俊(1791—1868)亦居芙蓉别寓,著有《樵隐山人诗抄》多卷。其后,名人梁浚年及陈海梅和陈培锟父子(以父子进士著名)亦居坊内。今遗址尚有部分假山、鱼池。坊内旧有一峰书院,祀学者罗伦,今废。

  鳌峰坊唐代名九仙坊,以路通九仙山(于山)得名。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里人陈诚之状元及第,遂改名鳌峰坊。陈诚之官至翰林学士、同知枢密院事(仅次于宰相)。其后,理学家黄榦的鳌峰精舍亦在坊内。明代诗人郑善夫(1485—1523)亦居住此坊,建有“迟清亭”。里中尚有大义乡陈氏大族,亦居住此坊,科第不绝。翰林学士郑述一脉居住此坊百余年。四川副使邵捷春曾在此坊营建“冶园”,花木茂盛,日与名士吟咏。“冶园”至清代改为鳌峰书院,出过不少名人,今为师范学校所在地。晚明诗人、藏书家徐火勃(1563—1639),长期居住坊内,建有“宛羽楼”、“绿雨斋”、“红雨楼”,名闻海内。清代,名士王阳开、高兆、萨察伦亦居此坊。坊尾有“九曲亭”,为清末学者谢章铤赌棋山庄所在地。现代学者高士其亦居此坊,故居尚在。

  三牧坊虽在东街,但属旧闽县所辖。宋代坊名太平坊,以通太平寺得名。许将(1037—1111)中状元后,一度居此,故亦名凤池坊。宰相朱倬退休后,亦建别第于此坊,尚书王师心因改此坊为太平公辅坊。明正德年间,以里人知府何显、知州何罔、知县何继周兄弟三人同任地方主官,故改名三牧坊沿用至今。坊内有凤池书院,系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建立,相传书院即朱倬相府遗址,今为福一中校舍,为全省著名中学。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