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焦点图片

文儒坊走出抗日上将陈季良 悲壮辞世葬于水泥棺

2014-11-10 10:39:31    来源:东南快报

文儒坊走出抗日上将陈季良 悲壮辞世葬于水泥棺

陈季良故居

文儒坊走出抗日上将陈季良 悲壮辞世葬于水泥棺

老宅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建筑风格

  他的英勇无畏折服了德国人

  “说起陈季良,中国近现代史上他曾写下重重的两笔,那就是当时轰动世界的‘庙街事件’和一战后最惨烈的海空战——‘江阴海空战’。”王勇坚说。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19年,陈季良去黑龙江收复中国的领土,借了两尊大炮和21发炮弹给苏联红军游击队。苏联红军利用此炮攻破日本领事馆,击毙日军数十人,俘获130余人,这就是“庙街事件”。

  另一个故事则异常惨烈,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

  在抗日战争开始之际的战前动员会上,陈季良对大家说:“军人当忠于职守,勇于从战,以身报国。在陆地,人人要有马革裹尸的雄心;在海上,人人要有鱼腹葬身的壮志,不管战场环境如何险恶,人人都要坚持用最后的一发炮弹或一颗鱼雷,换取敌人的相当代价。”

  当时,日军集结兵力计划一举攻破江阴防线。

  1937年8月,陈季良率领海军在长江的江阴段江面上,以十二艘老舰艇、二十三艘商轮、八艘趸船和一百八十五艘民船及大量石方筑起了第一道江阴阻塞线。日军派出精锐部队向长江江阴封锁区实施开战以来最为猛烈的空中轰炸。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