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焦点图片

三坊七巷考古重启重大发现 完整唐五代城墙现身

2014-11-14 15:44:03    来源:福州新闻网

三坊七巷考古重启重大发现 完整唐五代城墙现身

莲瓣纹瓦当。

  陈玭介绍说,这里原先有河,木构护岸的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至于该护岸是保护安泰河的河岸,还是唐五代建城墙之前的基础设施,目前还难以判断,其年代肯定早于唐五代的城墙。从现有考古资料看,之前国内只在浙江钱氏捍海塘发现相似木构护岸结构。但钱氏的结构更复杂,做得更结实,因为它要应对钱塘江大潮,但二者基本结构都一样。这种木构护岸南方才有,文儒坊这个算是第二例发现。

  完整唐五代城墙

  及墙基现身

  第二个重要发现是,在北边探方中,唐五代时期的城墙及墙基遗迹被完整发掘出来。该遗迹上部被残高1米多的宋代建筑砖墙破坏(建在唐五代城墙上),自地面而下是:夯土筑成的唐五代罗城城墙墙体,残高15厘米至19厘米;压在城墙下的墙基(也叫基槽,目前已挖到3.2米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基槽。在基槽部分,考古人员挖了一块凹下去的探沟,长、宽、深分别为10米、2米、3.2米。揭开塑料布,记者看到探沟内壁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一层木头、一层石头……木头层与石头层交错分布。基槽部分还未挖完。

  “这就是基槽,夯土层很清楚。”陈玭比划说,因为这里是河边,唐五代时在淤泥地上建城墙,要采取加固措施,就是铺一层木头再铺一层石头,基槽起的作用就是盖房子打房基用的,理论上城墙多长,基槽就有多长,基槽的走向与城墙一样,都是东西走向。

  这处遗址的完整揭露,为后人复原了唐五代王审知筑罗城的过程:就是先挖沟(挖基槽),然后用木头、石头交错填起来,再夯土,筑成墙基,最后再盖城墙。罗城废弃后,宋代还有人在这里活动。2011年,该工地上挖掘出的宋代街巷(房基)就证明了这一点。此次考古发现,印证了《闽都别记》上记载的王审知建罗城,将北方的夯筑方法也带到福州。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