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焦点图片

全国多数动物标本由福州唐家制造 技艺入选非遗

2015-03-27 11:39:32    来源:东南快报

  福州唐家标本制作技艺正慢慢消逝

  在唐家第五代唐庆圆的记忆里,唐家的标本制作技艺更多的是一种儿时的“骄傲”。上了中学,生物课上老师提起一个很了不起的前辈叫“唐瑞干”,她才知道原来爷爷和唐家人这么牛。

  身为第五代后人的唐庆圆,对于唐家的标本制作技艺,虽然从小也耳濡目染,不过等她长大后,却很难有制作标本的条件了,“我现在只能说会做,但是做不好”。

  2007年,福大标本馆从老校区搬到大学城新区,唐庆圆和父亲一起整理这些标本,当时把所有的标本都翻出来归类整理了一遍。想起那个时候,唐庆圆依旧很感慨。

  “整理的时候我们亲眼看到这些标本,几乎都是唐家人制作的,感觉真的特别激动。”唐庆圆说,当时她和父亲两个人看着这些标本,竟然都能认出标本是谁做的,唐家的每个人制作的标本都有自己的特色,那阵子,“这个是爷爷做的,这个是伯父做的……”这样的声音时常出现在标本馆里。

  2009年,“唐氏动物标本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庆圆现在是福州高级中学的一名生物老师,虽然是生物专业,不过几乎没有标本制作的机会了,唐兆和也已经退休在家,他们心里清楚地知道,在福州,这门唐家标本制作技艺正在慢慢消逝。

  唐兆和告诉东快记者,现在也只有在武汉和上海的唐氏第五代后人,还在继续从事跟标本制作有关的工作了。

  “时代不同了,早期研究动物是标本法,现在只需要借助望远镜等设备观察就可以了,对于标本的制作需要越来越少了。”唐庆圆坦言,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加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这门技艺施展的平台和空间越来越小了。

  “或许以后,在福州就真的没有唐氏标本制作技艺了。”在失落的现实面前,偶尔养护家中的标本,似乎总是在唤起唐兆和对标本的热情。

  (东南快报记者 王慧敏/文 吕诚/图)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