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印象闽都

船政天后宫沿革

2014-10-28 16:02:13    来源:福州新闻网

清同治年间的船政天后宫。

  船政天后宫的始建

  1866年(清同治五年)马尾创办船政。为求妈祖对船政事业庇佑,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在船政衙门后的婴脰山腹建天后宫。1868年(清同治七年)春动工,耗工料银3082两,夏至落成。该宫玲珑翘曲、飞檐斗拱、巍峨壮观。

  为提高神宫的规格地位,沈葆桢专折上奏,请求皇帝“御书匾额,以光庙貌”。同治特批复:“天后神灵,夙招显应,我朝封号叠加,钦崇备至。兹闻闽省神宫落成,尤冀长承灵贶,著南书房翰林恭书匾额一方,交沈葆桢衹领,敬悬挂以迓神庥,钦此!”

  船政天后宫的择址

  古人觅阴阳宅地颇为慎重,宫庙选址更是讲究。从古代风水角度和原地貌分析,船政天后宫所在之地背山面水,祖山为鼓山,少祖山为登龙岭,主山为婴脰山,可谓群峰起伏,山势奔驰;主山的左右两侧有“上砂”——马限山(青龙)和“待砂”——“长马山”(白虎)相拥抱,为避风之地,能遮住外来恶风,增加船政天后宫小环境的气势;在船政天后宫正前方不远处为船政衙门和船政十三厂所在,原为低平的洼地,左宗棠奏请筹建船政的奏折中,称此地“水深土实”,为“迎砂”之地。有龙砂环绕的环境还不行,重要的还要观察水的状况。人的生命离不开水,尤其在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国,更把水视作福之所倚,财之所依。观水首先看水口,所谓水口,即这个环境的水的入口处与出口处,显而易见,船政天后宫正前方为闽江的分支(白龙江、乌龙江和琴江)汇流之处,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意境。“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则用不竭。”此处为闽江江面最为宽阔的地方,入水面大,去水面小,水来处开敞,水去处封闭,为留财之处。“洋潮汪汪,水格之富。湾环曲折,水格之贵。”(《博山篇》论水)。船政衙门前官厅池为点穴之作,其长34米,宽14米,官厅池通过船政十三厂水道与闽江相通,两边设有闸门,水位受潮汐影响而涨落,官厅池集天水(雨水)、地水(泉水)、江水为一体,可谓天地人和;船政衙门前近有案山南台山,远有朝山五虎山。形成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环抱形态,为觅龙察砂的理想环境。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