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印象闽都

福州南台浮桥与王祖道

2014-03-28 22:30:15    来源:福州新闻网

  图片解放大桥。

  王祖道(1039—1108年),字若惠,福州闽县(今福州市)人。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进士,任韩城尉,知松阳、白马二县。入任司农丞,迁监察御史,疏奏:“陕西四十二将,河北京东府界三十七将,皆朝廷所选择,其中尚有庸才。其余淮、浙、福、建、荆、湖、交、广虽有团结训练之法,而未见教练复查之实,望下诸将考核,除去病弱,此今日兵防之要务。”又论河北三帅如章衡守真定,韩忠彦守瀛关,韩绛守定武,皆非独当一面之才。并奏枢密承旨张承一补官有私,延州吕惠卿遣禁卒馈送徐禧公物非便,奏辞激切。改司封员外郎,出知汀州、移知泉州。元祐三年(1088年),改任江南西路转运判官。不久,权发遣江东路提点刑狱,移权发遣福州。

  元祐八年(1093),祖道以朝请郎知福州,因移家住旧五州诸侯馆(即今鼓楼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当时南台江面广阔,有三华里,而江沙冲积,逐渐成洲,较大者名“楞严洲”(今中亭街一带),行人渡江颇感困难。祖道关心乡土交通,就连舟为梁,北港500尺,用舟20艘,号“合沙北桥”(即今小桥旧址);南港2500尺,用舟100艘,号“合沙南桥”。南桥较长,乃用木板架于舟上,以便行走。两边衬以扶栏。架中尚穹有二门,可以开闭,以便行舟。左右系以藤缆,植立石柱十八根,牢缚藤缆,以防狂风大雨冲击。后又建屋,以保护藤缆,柱口旁边架亭,行人可以休息。中亭以北建有“泗州堂”(今犹名泗州铺),命僧人主持,事实上为护梁兵士之用。南亭之南,又用山势(仓前山)建“济川亭”。又在西面建一庵,看守人均兼护梁。此浮桥费钱千万,于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才完成,祖道以余钱3900缗,分给闽县、侯官、怀安三县僧寺,使岁取息,以为修桥费用。

  元符元年(1098年),祖道入京,为户部员外郎,转吏部员外郎。在此之前,都水使者吴安持倡回河之议(主张黄河恢复京东故道而流),适黄河壅决,淹没清丰、内黄等县,举朝大议,分东流、北流两派。朝廷令祖道察看,祖道上奏,说:元丰中,议设深州于饶阳、安平,当时河水北流,不过偶逢事机。其后主张东流的人,违背神宗皇帝备边之旨,反说移州三十万众之费,可以回河,此议遂止。后傅潜因深州残破,故请移州。今黄河又北流,深州每年所用粮草、兵夫甚多,可以此费作移州之用。今请朝廷特令迁徙州民,亦治边(防辽国)之策。事实上,祖道是主张北流的。哲宗听从其计,升祖道为左司谏。

  徽宗立,加祖道秘书少监,出知海州,又加直龙图阁,出知桂州(今属广西)。此时蔡京当国,祖道欲立边功,以金帛爵赏,动员王江酋长杨晟免纳土,并上言:“王江在诸江合流之会、山川形势据诸峒要会,幅员二千里,宜开建城邑。”朝廷又从祖道计,成立怀远军,任用首领,置二寨,立学校。祖道又奏:“黎人为患六十年,道路不通,今皆归附,得地千五百里。”朝廷又以安口隘为允州,中古州地为格州。又因羁縻知州罗文城,文州罗更晏,兰州韦晏闹,那州罗更从皆归附,复于黎母山心立镇州为下都督府,赐军额曰“静海”。知州领海南安抚都监,移万安军于水口。后都巡检刘唯忠诱杀南丹酋长莫公佞,祖道以为功上奏,朝廷复立怀远军为平州,格州为从州,南丹为观州,合允、地、文、兰、那等五州,置黔南路,升祖道为显谟阁待制,进龙图阁直学士,召为兵部尚书,未行。后莫公佞弟公晟联合溪峒为兄报仇,戍兵患瘴疠,死者十之五六,创立州县不久皆罢,朝廷以祖道有罪,改为端明殿学士,知福州。

  崇宁二年(1103年),祖道复守乡邦,关心南台浮桥。时南台江已分三港,中洲又涌出,祖道乃于北港置舟16艘,中港置舟73艘,南港(即中洲桥,亦江南桥)置舟13艘,共102艘为梁。适朝廷令诸州建天宁寺,祖道因在浮桥之南建寺(今日之天安寺),以庵之田产12顷72亩归之,作修理费,命天宁寺主僧为三十六院部署,护持浮桥。寺中危岩百尺,波光入户,成为福州胜景。后丞相李纲谪福州,居此寺。元代,改浮桥为石桥,即“万寿桥”,解放后称“解放大桥”。

  四年(1104年),祖道又被调入京,为刑部尚书。大观二年(1108年)病死,享年七十岁。无遗集传世。

  及张商英为相,以祖道在桂州四年,诬奏边功为有罪,追贬昭信军节度副使,不久,又恢复原官。

  (林恩燕文/图)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