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印象闽都

福州“街”字地名故事

2014-07-08 15:52:47    来源:福州新闻网

  宣政街《榕城考古略》说:“自鼓楼迤南至狮子楼,曰宣政街。俗称鼓楼大街。”该街的西侧有旧大都督府,此外东有东牙巷,西有西牙巷,多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衙门,为福州的政治中心,故称“宣政街”。清王式金《福州竹枝词》:“宣政街连狮子楼,大航桥上月如秋。阿谁报到龙灯到,惹得湘帘尽上钩。”宋时蔡君谟为郡守,通街植榕为樾,绿阴满城,行者暑不张盖。又令诸邑于道旁植树,自大义渡直达泉漳,人呼为“夹道松”。清叶观国《榕城杂咏》诗曰:“宣政长街万树榕,年来无复绿阴浓。炎天一舍麻溪路,到此应思夹道松。”

  又因在鼓楼,故俗称“鼓楼大街”。内又旧有元肃政廉访司署,故亦称“肃政铺”。有七星井六。七星井者,为宋苏舜元所凿,其六在宣政街左右,其一在还珠门外。初名第一泉、第二泉,后更名为“福井”。相传第一井以铜为底,无泥气,旧时鼓楼壶漏取此水,轻重相宜。

  总督后街鼓楼大街的西侧,设有“闽浙总督衙门”,清时,拆去“衙门”西侧的“箭道”通西面的小街,因在总督衙门之西,称“总督后街”(前街即鼓楼大街)。“后街”多有古玩商店,以古瓷、古画、古墨、端砚等。著名的有“骋怀庐”、“集古斋”、“今古斋”、“宜昌”、“慎昌”等,颇受文人墨客和官僚巨贾们的垂青。民国时寿山石商店崛起,慢慢成了“寿山石一条街”,主要的有刘继柱的“秀古斋”、陈宗藕的“品玉斋”、陈宗士的“陈宗士”、郑家峻的“碧琳章”、陈依棋的“点石斋”、冯铿华的“冯华记”、李如山的“李茂盛”、何庆祥的“恒记”、陈琛誉的“翠珍”、王泪霆的“锦玉斋”、陈学村的“雪村”、朱梅峰的“慎昌仁”、陈安逸的“陈祥记”、郭茂桂的“梅峰阁”、马贞藩的“马贞记”、陈寿柏的“怡寿斋”、郭庆昌的“汉庆昌”以及“青芝田”等等。民国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著名作家郁达夫等达官贵人都曾光顾总督后街,选购寿山石品,被传为佳话。

  南街在鼓楼区今“八一七”北路。《榕城考古略》说:“自狮子楼直南至安泰桥,皆称南大街。”唐末,闽王王审知建罗城和夹城,狮子楼以南遂成街衢,因之在南,故俗称“南街”。南街为旧闽县和侯官县的分界街,东则为闽县,有东街、花巷、朱紫坊、花园巷、学院署、府儒学、闽县儒学、闽县署等;西则为侯官县,有杨桥等“七巷”、侯官县学、侯官县治、桂枝坊、官贤坊等。两县共一街,因此特别繁荣。

  东街在南街“东街口”之东,东西走向,达东门,故称。又称“左通衢”。明王应山《闽都记》说:“东街通衢数里,为城中冠。”北侧有凤池坊、三牧坊、凤池书院以及镇闽将军署等,南侧有孝义巷、大墙根、竹林境、仙塔街等。清以后,自旗汛街以东至东门,又称“东门大街”,简称“东大街”。民国后改称“光复路”,或称“东大路”。

  馆前街在今津泰路,亦称军门前街。“闽时内有五州诸侯馆”,故称“馆前街”。《榕城考古略》说:“宋屯田郎中湛俞隐居于此,三召不起,名旌隐坊。元宣慰使魏天祐寓坊内,亦名福星坊,中有桥委平陆中,名钓鲈。”

  (林国清 林荫予)

【责任编辑: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