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印象闽都

鼓楼区坊巷与名人

2015-06-01 11:16: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还有几条巷,略述如下:

  厂巷 原名梳行,疑为古代手工业作坊所在。北宋进士唐傅居之。唐傅字尧翁,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官至朝议大夫;长兄唐俊字尧章,元符三年(1100年)进士,官至鸿胪少卿;次兄唐佐字尧臣,元祐四年(1089年)进士,官至奉议郎。地方官刘廷康以其兄弟三人相继登进士第,为建“联桂坊”以荣之。明代改名厂巷。相传坊内有朱熹遗墨,不可考。此巷如今成为人民剧场与电信局间之走廊,无复民居。

  花巷 旧名使旌坊。《闽都记》卷二云:里人李兖为漳州太守,乡人荣之,改名。俗呼梅枝巷,又呼花巷。经查民国《福建通志·职官》,“李兖,宋政和间,知漳州”。李兖科第无考,故居亦无考。花巷尾有清进士陈钦铭故居。陈钦铭,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外交部秘书),后为江苏兵备道,升按察使,以病归。故居现为邮政局。据《闽侯县志·园宅上》,花巷尚有周府丞绍龙宅,今亦失其处。

  境锦巷 本为通贤境巷,境为里社,祀赵玄坛,后简称境巷,又转称为锦巷。有清进士林元英故居。林元英,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官至国子监学正,人称“锦巷林家”,今改为邮局宿舍。又有横锦巷,一度改为“繁荣巷”。小路可通南营,旧有罗姓故宅,俗呼罗厝里,今改称“罗峰里”。

  织缎巷 旧为嘉荣坊地,不知其命名由来。相传元代曾在此设织锦局。巷旧门牌22号,系大宅,三落透后,两侧风火墙厚近一米,传为清代某知府所居,而不见记载。今巷改为“安泰中心商场”楼屋,巷名存实亡。

  石井巷 旧为清泰坊地,中有“井上草堂”,为明末名士黄晋良所居。黄晋良崇祯间诸生,明亡不仕,晚年居石井巷之“井上草堂”,著有《和敬堂集》,今仅存《喜林天友别驾过访井上草堂》一首,诗云:“官游恍似梦中归,华表苍烟半是非。赤羽天涯名士尽,白头樽酒故人稀。柴门幻地行鸡黍,行经清音透蕨薇。身历风尘机事饱,坐深无语落斜晖。”清嘉庆时,著名医学家陈修园(1753—1825)曾讲学于井上草堂。巷旧有两广会馆,馆之隔壁为清布政使林寿图故居。林寿图(1809—1885),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曾官陕西、山西布政使,因得罪左宗棠被劾罢职。他藏善本书及著作稿甚多,光绪中,住宅失火,书楼被焚,善本及遗稿被焚殆尽。

  孝义巷 一名小石井,亦名朝士坊,以宋进士朱敏元居此,得名。后改为孝义巷,得名之由,据民间传说:宋代蔡、赵两大富户,因争墙基纠纷,历久不决,各请在京为官的亲属支援。数月后,蔡家接其亲属由京来信,内只一诗云:“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赵家也接在京亲属来信,嘱其要和睦乡邻,于是双方各让三尺,成为一巷,后人因名为孝义巷。此故事曾普遍流行于别省,未必是真。据清人何则贤《兰水书塾笔记》云:他曾看到旧本《陈氏家谱》,载有陈元宰者,宋宁宗时人,居里中,躬行孝义,隐居不出。地方官钦其德行,故名此巷为孝义巷。

  (林恩燕)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