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黄光彬诗言为官之道

2014-11-17 15:05:53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林知伙

  黄光彬诗言为官之道

  ——浅析黄光彬题观音阁诗

  ■林知伙

  连江西郊的观音阁,又名大士阁,门临敖江流水,面对文笔高峰,山清水秀,环境极其清幽。

  清同治九年(1870年)春,连江十位文人雅集观音阁,各展身手,各抒心迹,春兰秋菊,纪游题诗。他们先由郑统嘉领唱,随后黄光彬等人依次步韵酬和,各呈芬芳,缀玉联珠,留匾阁壁,传为佳话。笔者仅就黄光彬一首诗试作探析,请教方家。

  郑统嘉领唱后,黄光彬紧接步韵酬和,其诗曰:

  禅林依旧想当然,魂梦常萦故里天。

  出宰资为慈慧果,归山续得钓游缘。

  活人济世成生佛,净性谈诗爇篆烟。

  赢我廿年消受福,老来蹑屐尚能前。

  黄光彬,号质轩,连江青塘人。生于清嘉庆季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得中乡魁,次年中进士。时年三十余,到湖北任知县。咸丰元年(1851年)补荆州石首县,多有政绩。后十年委摄英山。又数年,补庐江县,任五载,建文庙、清田课、减漕赋,诸事以次就理。仕二十年,历两省,握三篆,挂冠之日,悉以俸余购书数十箧归。归而主讲敖江书院凡八年,寿七十三。

  黄光彬这首题观音阁诗,首联是他假想。他说:禅林(指观音阁)风光想来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吧,“我”离乡出外做官,心里总是魂牵梦绕着故乡的山水风光。这里,黄光彬抒发了自己眷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中间两联是他回顾自己的为官历程:回想自己当年出外做官,其目的就是想替老百姓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让自己能得到行善启慧的目的,然后回家乡再与童年朋友重续溪边垂钓、名山游玩的情缘。黄光彬认为:凡是能救苦济世的人,才能成为“活佛”,得到人民的尊敬,才会益寿延年。含蓄地说明自己在当官任内,清田课、减漕赋、抗灾救苦,政绩还不错,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所以,自己今天才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净性修真,焚香论诗,享受晚年的清福。“爇”,点燃、焚烧,“爇篆烟”,指烧香写诗。尾联,黄光彬说:自己为什么现在能够这样逍遥自在,在这里烧香谈诗、自由快乐呢?正是因为自己当年做官期间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善事、廉洁奉公,没有鱼肉人民,所以今天才能享受晚年的清福。自己年纪虽老,身体健康,步履依然矫健,尚能够登山涉水、探幽览胜呢!

  据说,黄光彬当年挂冠之日,用自己积蓄的俸禄购买了几十箱书籍带回来。路上,海盗看到他行囊几十箱,认为他做官搜刮的金银财宝肯定很多,就一直跟着他,想寻机下手。黄光彬发现这个情况,有一天,阳光普照,他把箱子全部打开,把书一本本翻出来,摆在船头上晒……海盗一看全是书,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清官,没有财宝,只好扫兴而去。

  黄光彬这首诗,忆往叙今,表面上看像是在参禅谈佛,实际是在巧妙地阐述一个做官的道理,言简意赅,让人回味,确是上乘之作。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