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福州科举轶闻

2014-12-01 15:26:59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贡院旧址(今福州中山纪念堂)。(资料图)

  科举制度从隋唐以来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制度已有人详加记载,此处不予赘述。现将福州科举中的一些轶闻趣事摭拾如下,供人们茶余饭后佐谈,亦可弥补史料之不足。

  榜下招亲 秀才榜揭后,有榜下招亲之举,即于自己名字下面贴一红纸条,简单写明籍贯、家世、生辰、住址,等于求凤之意。据说这些秀才多数是贫困之家,希望能获选殷实人家,在拜客、开樽时,岳家能供应一切所需。秀才陈常即为榜下招亲,被侍御林欧齐招为乘龙快婿。他的蓝衿、青衿、彩旗,都是新绸制作的,皆由林侍御送给他的。秀才王恺被福州西门街的陈师孟家招入,岳家亦给予很多资助。

  拜客开樽发朱卷 秀才与举人,均有拜客、开樽,每人均印一红柬,分写新进××县学×××,新科举人×××,背面秀才印三代等,举人则不印,而详于朱卷后面,并分发朱卷。朱卷就是将所考取的课艺刻出,秀才则没有。接受时,有送礼物的,厚薄不一。鼓楼达明里天宜章退衣店陶老板之子陶友凤考中丁酉科正榜,其同行收到陶家的朱卷后,纷纷赠送,天宜章资本突然大增,陶家且引以为荣。拜客时,对于受业师、受知师、座师,必须行四拜之礼,以表示尊敬老师。到母家、妻家必拜祖先,此例秀才与举人相同。

  幼童与老童生 科举时代,赴考者不受年龄的限制。在闽县、侯官两县都有幼童入泮的例子,幼童者,指年龄在十五岁以内,有独特的学力,只要会默写《昭明文选》中的若干选段,就可以获选取。例如闽县吴翼庭,就是以幼童入泮。

  入泮关系到每个读书人的出身,有屡试不能进学者称“老童生”。七穿井就有一位名叫郑鼎奕的老童生,直到科举废除,仍不能求到一衿,以授徒终其身,每谈到科举之事,他都欷歔不已。更有趣的是,有一年,郑鼎奕和邻居郑执中同去赴试,归来又恐名落孙山,入夜后仍坐卧不安。郑执中家的横眉、土壁忽然崩下,他听到声音赶紧从对面房奔过来,指着墙壁大声说:“这是‘破壁飞去’的好兆头!”赶紧奔到郑执中母亲处表示预先祝贺,这一年,郑执中果然入泮,郑鼎奕依然名落孙山。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