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清代《鼓岭赋》及摩崖石刻

2014-03-28 17:32:48    来源:福州新闻网

  □榕城琐忆■官桂铨

  去年,笔者参加市政协组织编写《鼓岭史话》“史料”部分,还不知七八十年前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研究会编印的《福建文化》期刋发表有陆颂慈《鼓岭见闻记》、刘强《游南洋乡记》和《游白云洞记》、刘益琛《鼓岭赋》。这几篇文章说到的许多事和物都是我们不知道的,很值得研究。

  1933年,陆颂慈“本夏与友人暂居于此,见闻所及,颇有足述”。他认为“鼓岭名称无从深究,或因地在鼓山附近得名”。还说:“鼓岭之有外人避暑,不过五十余年历史,先有英国安立间教士胡某传教至其地,见气候既佳,风景又美,乃建屋于嘉湖。虽以传教为名,实开外人避暑鼓岭之新纪元。”陆颂慈的记述与历史真实并不一致,但作为“见闻”,也备一说。

  不过,陆颂慈的有些“见闻”倒值得我们注意。比如,我们知道鼓岭有洋人办的“万国公益社”,却不知还有福州人办的“中华公益社”。陆颂慈说:“该地大团体,有中华公益社与万国公益社。中华公益社,只有其名与无其实,双扉紧闭,野草丛生。主其事者虽亦负有声望之士,然从未闻开过会,更未曾办过公,即中华公益社之名亦不多闻。”“中华公益社”始终没有作为,今人要进一步了解,恐怕难上加难。此外,万国公益社还“发行《鼓岭报》,介绍买卖及租赁房屋,举行音乐会、球赛、演讲会及戏剧表演等”。80多年前,发行的《鼓岭报》现在还没有发现。“岭上生活,虽与世隔绝,然二十世纪交通利器,如电报电话,应有尽有,邮局则每日收送邮件二次,各地报纸,指日可到”。今非昔比,如今,鼓岭与市区公路畅通无阻,手机通讯十分便捷。

  陆颂慈还搜集一则鼓岭早期的故事,“梁厝里有住民数户,皆梁姓,故名。后有长乐郭姓者,迁居螃蟹岭,以耕种为生,日渐发祥。披荆斩棘,辟良田,构茅舍,即今之螃蟹村。距今百年,相传村中有石螃蟹一,往昔苦旱,泉水由石蟹中涌出,村人乐之,因以为名。二村距离甚近”。

  鼓岭是山区,清末刘益琛(?—1919)为“鼓岭惟一之秀才”,“性狷介,不善逢迎,以课徒灌园自给,敝衣缊袍,荷锄戴笠,与牧樵为伍,且有人不知而不愠之概。家徒四壁,箪瓢屡空,晏然自得”。算是一位标准的隐士。他传世的作品仅《鼓岭赋》,幸由其友张利棠保存并以《介绍一篇遗作》为题,全文刋发在1944年《福建文化》第二卷第一期上,我们才得见其庐山真面目。《鼓岭赋》写道:“且夫鼓岭亦古今名胜之区也,地接闽山,乡居东土,路出双龟,峰朝五虎。凉可乘于蟹岭,无论春夏天时,暑堪避乎风山,不知光阴日午。”描写鼓岭地理位置,可与闽江口双龟、闽侯五虎山嫓美,又为避暑胜地。“睹过仑之峰高,漫说无多过客;叹佳湖之屋远,居然大半村翁。陟彼安头,瞥见南洋地狭;跻来风髻,遥看南海天中。”这里“过仑”、“南洋”、“佳湖”(嘉湖)等都是鼓岭的村名,点出各村的风物特色,令人神往。“遥来月窟之间,阅遍暮山紫紫;昼到云梯而上,踏残春草青青”。这两句写尽了鼓岭从早至暮,等到月出,各时段有不同的景物出现。《鼓岭赋》全篇仅500多字,状物写景,都很到位,文词优美,值得一读,若能刻在鼓岭岩石上,供人观赏,再好不过了。

  1935年5月《福建文化》刋载刘强《游记四种》,其中《游南洋乡记》和《游白云洞记》都是有关鼓岭的游记。《游南洋乡记》说:“甲戌(1934年)九月二日,予伴陆颂慈、苏兆荣、郭祥兴诸同学作南洋之游。先经螃蟹及老鸦石两地,老鸦石赴南洋路径有二……再过为南洋溪,溪之中部有岩石横其中,水由两峡而出,刻‘溪山深趣’四字,系同治壬戌年王廷俊书。岩下水声不一,有时如洪钟,有时如巨鼓,有时活活山下,有时汤汤潭中。自潭而下,直达闽安镇,深潭不可胜计……南洋人告予曰:‘洋人常至潭中游泳,且有搭篷而卧岩上三数日而不忍去者’……由洞而上约千余级,乃抵齐天大圣庙,略憩片刻,再鼓数百级,乃抵牛头寨焉。”可见,洋人不一定都在游泳池游泳,也到南洋溪游泳,并且还在“其处燃火为野宴之地也”。供奉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庙想不到在这偏僻的山村也生根开花。笔者在《王廷俊和鼓岭诗》中考证清诗人王廷俊12岁前生长在南洋村,但未见实物。现在得知其故乡南洋溪有王廷俊于同治元年(1862年)题写的“溪山深趣”摩崖题刻,它不见于古今石刻书著录,不知现在还存否?有机会时再做考察。

【责任编辑:黄新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