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闽越冶城在福州城区的铁证

2014-03-28 17:33:42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杨勇

  ■黄启权/文杨勇/摄影

  闽越国王无诸建都于“东冶”、“冶”,在《史记》、《汉书》中早有明确的记载。而东冶即冶,《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四部史书里共提到13处,可以见得东冶是正名,冶是首称。东冶即冶,本无疑义。而东冶与冶县也是一地,在今福建境内,这在《汉书》里也可以看清。只是《续汉书·郡国志》有“章安故冶,闽越地,光武更名”一段话,因而有人断为“冶在章安”,而大做文章。这一点本来宋人早已辨证,可作为定论。《旧唐书·地理志》说得明明白白:“福州中都督府闽县”为“汉冶县,属会稽郡。秦时为闽中郡,汉高之闽越王都于此。武帝诛东越,徙其人于江淮,空其地,其逃亡者自立为冶县,后更名为东冶县。后汉改为候官都尉,属会稽郡……开元十三年改为福州,皆治闽县。”这里已对汉冶县的沿革作了较全面的叙述,可以说是史有所载。

  东冶就是冶,它就在今福州城区,本来就是历史事实,在《二十四史》中屡见不鲜。而且,闽越王无诸在福州活动至今还留下不少古迹,史志也多有记载:如九日山(晋陶虁《闽中记》)、桑溪(唐林諝《闽中记》)、越王山(宋乐史《太平寰宇记》)、闽越王庙(宋林世程《闽中记》)、冶山(明王应山《闽都记》)、茶亭祖庙(明正德《福州府志》)、王墓山(清林枫《榕城考古略》)等。而且,自宋谢泌、陈襄、陈轩,元萨都剌至明、清诗人咏福州的诗词中,提及无诸、冶城的更不下30首。这实际上又为冶在福州提供了佐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展岳、卢兆荫研究员都作过深刻的论述。

  然而,20世纪30年代,却出现了一场“冶在何地”的论战。1934年,厦门大学叶国庆在《燕京学报》15期发表《古闽地考》,在《禹贡》6卷2期又发表《冶不在今福州辨》,提出冶在浙江而不在福建,当然更不在闽县(今福州)。1935年劳干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发表《汉晋闽中建置考》予以批驳,称叶国庆所引用的史料有误,而且缺乏有力的考古佐证。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厦门大学的陈国强、辛土成、蒋炳钊等人,又提出新的看法,他们虽然承认东冶即冶,但说冶城在闽北崇安或浦城。他们的论据都是福州冶山没有足够的考古实证。后来,再有新论:冶城在新店古城。于是,冶山一带考古显得十分重要。

  恰巧,上世纪90年代,福州城内屏山、冶山一带多次考古发掘,给福建史界以不小的震动。首先,1990年12月,鼓屏路钱塘巷东口、福建省建设银行基建工地,在冶山西北麓发现汉代文化堆积层,出土90厘米厚的红黄色宫殿夯土基址和大量砖砌建筑护坡,乳丁绳纹大块板瓦、筒瓦和汉代布纹砖,还有15块戳印汉初文字的板瓦等。1997年10月,又从屏山农贸市场建筑工地运土中,发现一块印有龙凤呈祥纹饰的“万岁瓦当”和一块“万岁未央”瓦当,四块“万岁”瓦当、兽面凤鸟瓦当、云纹瓦当,以及带“闽”字初文戳印的瓦片和几百件绳纹板瓦、筒瓦等,接着,1989年年底至1999年年初,在冶山路欧冶池东北侧、省财政厅基建工地的考古中,发掘出成规模的汉代文化堆积层,从距地表5米多的深处出土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有西汉夯土台基,东西长90米,南北宽约10米;还有一条与台基平行的壕沟,宽约6米、深1米至2米。再有两组排列有序的木桩基座,基座厚木板有圆形或方形卯口,其中两个卯口还保存有木桩;堆积层内的黄色板瓦,长0.57米,宽0.45米,还有半圆形筒瓦、“万岁”瓦当、云纹箭镞瓦当,也有少量陶器、铁器等。考古界认为,这些遗物与西安长安城出土的同类遗物相类似,与广州南越王宫殿尤为接近。同时,省二建、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基建工地考古发掘,都为冶在福州城内屏山、冶山一带提供了实证。

  时至今日,无独有偶,2013年8月15日至2014年1月20日进行的地铁屏山站考古发掘,面积最大、投入最多、收获也最丰富。“2013年福州市地铁屏山站考古发掘成果展”,以无可辩驳的证据,确凿地证明:闽越国王都“冶城”遗址就在福州城区屏山、冶山一带,而且历晋、南朝、唐、宋多个历史时期。但最重要、最突出的成果是确证闽越国王都冶城的所在。其中发现遗址127处,出土文物达千件,纵跨西汉冶城和晋代子城,丰富了汉冶城的内涵。

  127处遗址中,汉遗址占17处,含散水二处,陶窑一个、水塘一个、水井三口(其中一口深4.4米,外径2.35米,内径0.85米至0.90米,上部厚1.85米,下部用6个陶井圈叠砌)。尤其是夯土台基,南北向130米;还有建筑倒塌堆积和柱洞等。同时,在近千件的出土文物中,汉代文物占数百件,真可谓秦砖汉瓦纷呈。其中建筑材料最重要的发现是汉代瓦当成批,而且有“万岁”瓦当、“未央”瓦当、“常乐”瓦当、“万岁常乐”瓦当、“常乐未央”瓦当、卷云纹瓦当、兽面纹瓦当、白虎瓦当、四神瓦当等多种类型。还有许多代表汉代王城规制的大板瓦、筒瓦、带瓦当的瓦筒,菱形纹铺地砖。其中一块汉代梯形板瓦切割体,宽0.43米至0.46米,长0.52米。不少砖瓦中都有汉戳印文字,纹饰古朴,风格大气。还出土了汉代大铁器、汉代陶器,如汉泥质灰陶双系缸、泥质灰陶盆等。所有这一切都证明:屏山、冶山一带确是汉冶城的宫殿区和官署区。

  以这次考古收获综合分析,对照《史》、《汉》以来的历代史书和福建、福州的历代旧志等记载,完全可以确证冶城在屏山、冶山一带。再根据《山海经》:“闽在海中”等史载,也不难推断冶城的大致范围和方位了。

【责任编辑:黄新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