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岐”字地名故事

2014-05-11 15:32:23    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地名掌故 ■林国清 林荫予

  邵岐 也称邵崎,在仓山区城门镇濂浦村的东面,紧临南台江,与魁岐隔江对峙。唐代居民邵姓(今人以黄姓为多),如唐贞元进士邵楚苌等,故称“邵岐”。唐陈翊《寄邵校书楚苌》诗曰:“爱酒时称癖,高情自不凡。向人方白眼,违俗有青岩。云陈开三径,烟中挂一帆。相期同岁晚,闲兴与松杉。”岸之岩上刻有“邵岐潭”三字,无署名,不知其年代。又有一座石塔,署“绍熙四年(1193年)仲春重修”,建塔的时间应在唐朝。过去塔上挂有灯笼,作为闽江下游的航标灯塔,有码头,可见其为水路交通的要港。宋景炎元年(1276年)益王赵昰浮海南下入闽江口后,就是在邵岐潭码头登陆驻跸濂浦村的,至今还留有几个用来拴船缆的“石牛鼻”。此外,还有朱熹“文明气象”、黄榦“诚敬”等题刻。

  鼓岐 在鼓山大顶峰之南。下临大江,上有一石,圆如鼓,故名。明陈亮《鼓岐夜泊》诗:“寒山夜苍苍,清猿散幽响。风生芦苇鸣,水落洲渚广。月出知潮来,时闻人荡桨。”明谢肇淛《舟泊鼓岐》诗:“水园蒹葭冷,霜天鸿雁返。江空多得月,潮远不分山。犬吠荒村里,渔灯乱竹间。为看双屐在,拂拭齐跻攀。”

  魁岐 在马尾镇,鼓山隧道之南,临江。原名“灰岐”,因有烧“灰”窑,故名。后谐音转化为“魁岐”。《榕城考古略》说:“有石圆五十余丈,刻籀文其上,相传唐末黄巢驻兵于此。”

  民国钱履周《魁岐秋晚》诗曰:“远浦炊烟复,入山未算深。江光浮槛下,霞气罩岚阴。叶任浓霜染,阶怜细雨侵。稚松知慰寂,谡谡起龙吟。”

  竹岐 在庄边山下,背山临江。长有青竹,故称。有榷关,元时在岐头鼻设批引所,后为批验所,设卡盘查“路引”、“盐引”、“茶引”等,负责对来往商人和货物进行稽查批验,成为福建省重要的水道关津,称“竹崎关”。此外,竹岐水关还是琉球贡使赴京进贡的必经之路,设有驿站。《榕城考古略》说,清时更移“五县寨”巡检司于此。清福建巡抚徐继畲有诗曰:“南台尽头江海环,长桥直跨不作弯。桥东海船高似岸,桥西却上竹崎关。”很是热闹。清林从直《竹崎秋夜》诗曰:“此夜栖何地?江清凉正生。残砧催落月,蟋蟀乱秋声。草尽村篱阔,林疏涧户明。寂寥多远意,斜倚待秋平。”清卢遂《竹崎阻风》诗曰:“故里何曾远,南风不放行。梦依云外树,家在雨边城。今昔悲重宿,艰难剩一程。萧萧归雁晚,又作异乡声。”竹岐的上下还有三岐,曰:刘老岐、将军岐、岐头鼻。竹岐之下有阳岐。清叶大庄有诗曰:“半日东风半日潮,上滩处处可停桡。女郎劝客竹崎往,爱忍春宵度一宵。”清林扬祖的《洪江橘枝词》曰:“自从荔贡却闽中,满载犹包福橘红。十里人烟霜乍冷,官船已系竹岐东。”

  阳岐 在仓山区南台岛上,乌龙江的北岸。江之北者曰“阳”,因称“阳岐”。有上岐和下岐之分。村里李花如雪,数里不断。清叶大庄有《阳崎杂事诗》曰:“上崎水合下崎流,背水柴门面水楼。上番李花连下番,夹江晴雪送扁舟。”有崎角山,山下古有詹丞相祠,渔船过此,焚香烧纸,致礼甚虔。有“一间茅屋祀昭王”之说。叶大庄的诗曰:“崎角山光近酒坊,神鸦来往竹成行。不知何氏詹丞相,消受渔郎一瓣香。”又有水陆尊王林坰庙。相传林坰喜食鲚鱼,因称“鲚鱼王”。每年三月十五夜为神诞日,渔户争相敬献鲚鱼。也有叶大庄的诗曰:“环流碧玉汇方塘,双树青青覆庙堂。祭社先生乡有典,瓣香罗拜鲚鱼王。”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伊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