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郑成功父子应成为福州海丝重头戏

2016-05-15 16:43:08    来源:福州晚报

  李厚威

  福州籍的近代中国“海军之父”沈葆桢和同为福州籍的近代中国“陆军之父”曾宗彦,生前皆对民族英雄郑成功赞誉有加,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从“大同乡”到新的“小同乡”,郑成功这个同乡先贤实在太伟大了:他不仅收复了祖国宝岛台湾,而且在开拓“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方面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说句公道话,曾在福州执掌大权的其父郑芝龙,在郑成功为上述大事件立功方面,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功亦不可没。

  令当今许多年轻人惊讶的是:第一次听说郑成功(1624-1662)不仅是归国华侨,而且还是半个日裔华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不仅是事实,还是郑成功人格特征的一大优势。据清人江日升的《台湾外纪》记载:明代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1624年8月27日)晚上,住在日本长崎平户的孕妇田川氏(铁匠翁翌皇的日籍养女,即郑芝龙的爱妻),惊梦醒来,分娩一男孩,即是郑成功。另据日本历史文献《平户踪记》记载:田川氏是在千里滨海滩拾取贝壳时,因狂风大作,踉跄地倚在一块巨石旁,躺着生下郑成功。后来,此石被称为“儿诞石”。今此石已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其上镌有“郑延平郡王庆诞芳址”九个大字。后人是这样评述郑成功的,“权谋术数受之于父,果敢刚毅传之自母。”

  郑成功的父亲、福建南安石井人郑芝龙(1604-1661),是开拓台湾的先驱。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七日,一班颇有影响的文武重臣陪护唐王朱聿键抵达福州。随后,郑芝龙与其三弟郑鸿逵等因力主拥立朱聿键即位为皇帝(改年号为隆武)有功,而成了当时权倾朝野的武官之首。郑芝龙被封为平国公,当朝太师,兼主兵部之事。同时,他作为威震东洋和东南亚的郑氏海商集团领导人(往后,郑成功继任为海商首领),用海上贸易所获得的巨款,以支撑隆武这个政权。郑芝龙在福州的这一年多时间,可以说是他一生政治上的巅峰。同时,他儿子郑成功也是在此时此地获得了赐姓、赐名。据古籍《明季北略》记载:郑芝龙“置苏杭细软、两京大内宝玩,兴贩琉球、朝鲜、真腊(今柬埔寨)、占城(今越南南部)、三佛齐(今印尼苏门答腊东南部)等国”。郑成功在后来创作的《复台》诗中说:“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太师会兵积粮于此,出仕后为红毛荷兰夷酋弟揆一王窃据)。”这“先基”二字,即是指其父的拓台事业(“太师”即是郑芝龙)。不仅如此,在扩大海上通商方面,郑成功也继承了其父的衣钵。

  历史上,在国内,郑芝龙自己始终没有另立中央的企图。在他的一生之中,先是归降明代朝廷,成为明政府官员,后来改为投靠清政府,并且还劝说儿子郑成功也归投清廷。他们父子俩,在维护一个中国方面是殊途同归的,只不过是各为其主而已(父亲转而站在清廷的立场上,儿子则自始至终站在南明政权那一边),最终目的是统一中国。况且,郑成功的“复台”理由,主要是“复先基”(即恢复其父郑芝龙留下的台湾基业)。即使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方面,郑成功也是子承父业,“时造巨舰,贩运东西洋而揽其利”。

  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在福州的史迹,是明末清初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和节点。十分凑巧的是,福州也是他们父子俩政治生命中的重大转折点之地,或前或后皆与海丝及台湾息息相关。因此,把郑氏父子俩作为福州海丝史迹重头戏之一,是符合历史客观情况的。既显示公允,又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增加亮点,意义极为深远。

【责任编辑:刘必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