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闽侯古廊桥

2016-07-28 09:28:15    来源:福州晚报

闽侯古廊桥

  廷坪龙津桥

  龙津桥位于廷坪乡流源村,横跨东源溪南北岸,东西走向,全长33米,宽4.3米,为单孔木拱廊桥。

  两岸以峭壁巨岩为桥台,上架由圆杉木搭成的八字木拱,拱上架木为梁,上铺木板为桥面。桥身高悬在距溪涧12米的空中,犹如彩虹横空,十分雄伟壮观。廊屋为四柱九檩抬梁式木构架,面阔四柱三间,纵深十二柱十一间,共十一楹,四十八柱,高3.72米,悬山顶,上覆以青瓦。廊两边设置有长木凳,凳高0.56米。桥上设有神龛,祀奉玄天上帝,并保存有明代木雕神像。两侧设有栏杆,高1.18米。龙津桥布局谨严,结构精密,技艺精湛。

  在廊屋南面东侧,竖立有两块清代石碑,一为重修龙津桥捐资碑,碑上阴刻着各村村民献资情况。另一块碑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所立,碑文曰:“夫以建造浮桥,原以因济渡之思,整修陆路,亦以计行迈之艰。事固贵以并举,功实难以独任。如今龙津之桥,而亦有路者,始则创自崇祯之四年,继则修诸乾隆之廿载。深无历浅无桥,揭彼岸同登,往者过,来者续,同行共践。独是历年,又以长桥生寂寞之嗟,契世俱迁,古路极崎岖之叹。履此桥者难免于身恐坠,由是路者不无阙足因伤矣。是故,数人倡始,舍身托奔之劳;众姓咸欢,随处结捐资之处。重兴者木匠,桥既造兮,落成鸠集者,土木路既修兮平坦。然桥既造兮,路既修兮,岂但龙津已哉。则龙津而外曰下雄,曰蜞坑、曰雄尾、曰珂琦,此四桥者为龙津之同途,而今亦与龙津而俱成焉。非必横木为约,依古昔之规模,而惟此砌石为桥者,行今兹之改作。愿结良缘,共襄盛事,为善匪浅,获福无崖矣。撰缘序石井队,亦笏石司兴化吴光光,副缘首、绅带陈昭峰,绅带陈昭布、方敷诠,大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十二月吉旦。总缘首流源方茂津、蓝峰、郑茂安,副缘首后洋郑高贤、郑叶新。”

  从桥碑记载可知,龙津桥旧时为浮桥,此桥创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乾隆、道光年间重修,基本保持原貌。桥除部分屋檐、挡雨板等毁损外,其余梁构架等基本保存完好。在桥东端南侧近处,还发现一段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题写的摩崖石刻,全文右读直下,阴刻楷书曰:“古田县□□官陈□□舍财结东□道□绍定元年立。”碑刻风化严重,部分文字难以辨识。

  龙津桥是闽侯县已知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明代单跨石墩木拱廊桥。1997年12月,闽侯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前往流源村考察时,发现龙津桥正在被拆,急忙协同廷坪乡文化站向流源村老人会说明该桥的文物价值及保护意义。村民得知该桥的历史价值后,马上停止了拆除工作,并积极集资对龙津桥进行全面整修。历经300多年风雨的古桥遂得以保存。1999年10月,龙津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