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左沈二公祠考略

2017-05-22 14:57:13    来源:福州晚报

左沈二公祠考略

1928年福州船政局绘制的蓝图。

  风水极佳

  近日,笔者有幸在旅居加拿大华侨李共青先生处见到一批珍贵的船政老照片,其中有四张清末民国初期从多角度呈现左沈二公祠原貌的老照片,对我们今天了解、研究左沈二公祠的原貌、选址和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李共青先生收集的老照片(图一),拍摄者不详,拍摄时间是上世纪初,拍摄地点是马尾旺岐境的江面上。从图一可见,左沈二公祠为砖木石结构,该祠玲珑翘曲、飞檐斗拱、巍峨壮观,正面上方嵌有柳体竖额“圣旨”及横额“左沈二公祠”。通过与另一张老照片制作的明信片(图二)比对分析,拍摄内容应是反映上世纪初的某年端午节旺岐境民众观看划龙舟的景象。左沈二公祠前的江面上停满了疍家渔船和龙舟,祠门前的堤岸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甚是热闹。明信片正面印有英文“ViewofArse?nalTempleandDragonBoats,Foochow”(译文:兵工厂寺庙和龙舟的景色)。李共青先生收集的老照片(图三)可见面对左沈二公祠的右边有另一座寺庙,经查勘1928年福州船政局绘制的蓝图(图四)可知,该寺庙为旺岐境“海潮寺”。旺岐境海潮寺供奉五灵公,每年端午节,附近民众及远至福州的信士香客都会前往海潮寺进香并观看和参加龙舟比赛。

  通过以上四图比对分析,左沈二公祠的选址极为考究。古人觅阴阳宅地颇为慎重,择地建祠尤为讲究。根据中国民间习俗和风水观念,左沈二公祠属于祭祀型建筑,风水学上属于虚空、精神类,属阴性气场,这类建筑应选择远离居住区且较为幽静的场所,基址不能太高,特别不能高于一般居民房屋的基址和环境,以免以阴压阳,最好选择在旧庙宇的基址或周围有祭祀型建筑的环境,这样有利于形成超度亡魂的气场。我国古代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有“依山起陵”的观念,后来又有了“依山环水”的讲究。左沈二公祠的择址“在于厂左近”的三岐山西麓,与旺岐境海潮寺为邻。“位于马尾旺岐澳口对岸处”,坐东北朝西南,负山面江。祠正前原为低平的洼地,为“迎砂”之地,江水在祠前环绕流过,迎合了风水学中的“玉带环腰”之说;祠前近有案山南台山,远有朝山五虎山。综上所述,左沈二公祠的选址为风水极佳之地。

  历史沿革

  陈公远的《左沈二祠及其衣冠冢》对左沈二公祠的历史沿革有所记载,摘录如下: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以后,烟台海军练营来福州一带招收练兵(练勇)时,借祠里作为报名处,一借就是个把月,到招收结束才离开。

  1917年(民国六年),满人僧慧庆以祠为家,在村里坐馆受徒,留下《薄暮过旺岐村口》七绝一首:“夕照含山暮色开,绿槐夹道鸟归来。鸣声上下争枝集,知是遨游得意回。”

  1920年,海潮寺的五灵公不灵,半夜烧为灰烬,上次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发生大火,但都没有殃及“二公祠”(笔者注:比对图二和图三,可推断1895年大火后,海潮寺的门楼有改建)。

  1922年(民国十一年),北洋军阀政府,派海军占领马尾,成立“海军闽江警备司令部”,司令杨敬修召任光宇为警备队管带(相当营级),设海军修械所于祠内。

  1941年6月3日(民国三十年),日军撤退,马尾第一次光复,江防司令李世甲率部回来,司令部在撤退时,由他下令烧成焦土,这时无“家”可归,暂借左沈二公祠为立足点。同年10月4日,马尾第二次沦陷,李世甲离祠,率部退到白沙。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马尾第二次光复后成为海军粮库。祠内文物如匾额等遭到破坏。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祠北与旺岐村横隔的急流被填平了,祠前成为南北走向的大道,汽车进入了马尾大街。

  1949年8月16日14时许,马尾解放,储存海军水雷弹药仓库的海潮寺发生大爆炸,左沈二公祠又遭受损失。

  1951年,改旺岐为新民村,祠中继续堆积粮食,闽侯县调来的管理人员,为节省木材,把十余面横匾直匾及木柱等用于修理仓库。

  1956年,福马铁路需要穿祠而过,祠堂被全部折毁,文物一无所存。

  2014年,为弘扬船政文化,马尾区政府拨款300多万元在原址北面半山高处择地重建左沈二公祠。重建的左沈二公祠为青砖、木构一层建筑,建筑面积536平方米,地面为石板和水磨金砖铺就,整体建筑依山面江,顺山势呈台阶式抬升。祠堂正中的左沈二公铜像高达2.6米,供人谒祭。祠内拜厅两柱悬挂由林建章题写的楹联“开山两伟人文襄文肃垂千古 择地多深意铸舰铸才充四方”。

  如今,复建的左沈二公祠作为船政文化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福建船政新的标志性建筑,以左沈二公为代表的船政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值得后人铭记。(胡珍宝)

【责任编辑:燕宇】